2)第三十四章 随军学校_抗战之军工元帅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结果学生里面却涌现出了不少专家乃至世界级的大师,这个学校也成为后来“国防科技大学”的前身。)。建校后最大的困难是师资力量严重不足,为此李卫华绞尽了脑汁,他一方面充分挖掘随军技术人才与军中老兵的剩余价值,而且对于那些好苗子,他还会尽可能地抽出时间亲自开小灶,以李卫华超越时代的知识与眼光,在如今这个科技落后的二十世纪三十年代,至少在其两个主修专业以及十余个关联学科上他都能够算得上是世界级的专家,尽管实践部分由于年代跨越太大,能够用上的并不多......

  回到兴国后duli师并没有逗留太久,由于大量非战斗人员随军行动,duli师只能不停地进攻、进攻、再进攻,一旦停下遭到敌人的攻击,就算最后打赢了,也会有大量的技工与知青死伤或者乘乱逃走,那都是李卫华难以接受的。再说,李卫华的目标始终都是渡江北上与小日本干架去,一直憋在南方打内战有什么意思?当然,一切都必须以保护好苏区的革命群众为前提,但李卫华以为,这与duli师北上抗日并不矛盾......

  经过这些天来的了解,李卫华渐渐明白**也不都是丧心病狂的恶徒,其中甚至还有少数军纪不亚于红军的模范部队(正是发现了这一点,李卫华才能从这具新身体所背负的仇恨中解脱出来,否则他搞不好就陷在其中,而忘掉抗战的大局了。),而要说祸害苏区百姓最狠的,第一是别动队,其次为地主民团(还乡团),然后为军阀部队(注1),其中别动队在康泽死后以难以想象的速度飞速没落下去,基本上已经不成气候了,而当初参与第五次围剿的军阀部队自从中央红军开始长征以后也都纷纷离开了苏区,至于地主民团,以李卫华在各县建立的民兵体系,完全不必畏惧,要知道平均每县有基干民兵几千人,而且李卫华还将那些duli师用不上的老旧步枪分给了他们......

  但是,如果**大部队杀进苏区,各县的民兵是根本无力抵挡的,民团便可以狐假虎威大肆作恶,这是李卫华绝不想看到的。但duli师如果死守苏区各县,那么无疑又犯了当初中央红军在王明路线支配下所犯过的错误,不但会无谓地牺牲广大指战员的生命,而且会令乡亲们遭受到更大的苦难。中央苏区的血已经流干了,再像当初那样打下去,这些现在已经很难看到年轻人的县份真的可能会变成无人区......

  注1:民国时期的普遍说法是中央军的军纪不如军阀部队,但这有一个前提----军阀是本地的,否则这些杂牌部队祸害起百姓来比绝大部分中央军都狠,反正烂摊子又不用他们收拾,最典型的例子是在广西时以军纪好著称的桂军,在苏区烧杀淫掠的事情可没少干,而中央军虽然良莠不齐,但因为其政府军的身份,在哪儿都有归属感,只要主将不是汤司令这种极品,一般都还过得去......

  请收藏:https://m.637e.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