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三十三章 顾祝同的误判_抗战之军工元帅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对于吴运铎这种在应用科技方面潜力巨大的天才,李卫华采取的教育方法是让他边学习边实践,通过实践明白自己需要学习的科目与具体内容,学习一段时间后再拿到实践中去应用以检验自己学习的成果,如果还是不行就继续学习,直到课题完成,其间有实在无法克服的困难才许来找自己求教,以培养其duli思考的习惯。不过,考虑到历史上吴运铎几乎伤残得不chengren形的悲剧,李卫华没让他研究弹药......

  这种教育(学习)方法是历史上瓦特与卡拉什尼科夫等半路出家的伟大发明家的成功经验,对于实践强于理论的吴运铎来说简直就像是量身定做的一般,使其以令人惊叹的速度迅速成长为世界一流的军工专家......

  李卫华从萍乡带走的不仅仅是人,还有大量的财富物资和工业设备,虽然矿山铁路与兵工厂实在不是一个路数,但李卫华还是能够凭借其二十几年的军工经验,从中找出那些兵工厂可能用得上的机器设备乃至零部件。何况李卫华想要建立的不仅仅是一座兵工厂,而是一个以其为核心的完整工业系统,所以铁路、采矿之类的机械本身其实也是有用的,前提是能够带走......

  在搬运拆卸设备的过程中,刚刚才学会机械制图的吴运铎展现出了与生俱来的独特天赋,他居然硬生生地将几台最重要的设备的精细结构全部记在了脑子里,然后将其拆成各种一个人就能携带的零部件全部打包带走,直到后来找到了稳定的落脚点后他再一个人靠着回忆将这些机器重新组装了起来,当场吓尿了一片人,这得有多么妖孽的空间想象和记忆能力啊?李卫华这才明白当年人称吴运铎“什么样的枪炮子弹一看就会造”并非全是虚言了......

  不过,仅靠这种天赋最多也只能当个“山寨之王”,而且由于这个时期的中国材料工业极其落后,光会依葫芦画瓢是不行的,因为很多时候我们都不得不使用xing能差得多的替代材料,那么机械的机构就必须进行调整以适应这种变化,否则难免会出现各种安全事故。所以对于吴运铎来说,冶金、化学、机械、数学、材料等诸多相关学科他一样都不能落下,学业负担之重远远超过了后世的所谓“应试教育”(其实中国的学业负担也就比西方国家重一些,日韩与毛子东欧的学业负担都比我们更重,尤其是毛子,高中就学咱们大学才教的内容了......),但对异常好学的吴运铎来说,却是乐在其中......

  早在得知康泽丧命的时候,老蒋就已经震怒不已,但这个时候原本一直如丧家之犬一样被**追着打的中央红军胆子却突然大了起来,而且其动向更

  请收藏:https://m.637e.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