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一百零一章 战争是政治延续_水浒新秩序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信之人正是崔弘宰的长兄——当朝平章事崔弘嗣。

  当今高丽国主王俣即位时,国内吏治腐败至极,致使民生凋敝,

  严重到“流亡相继、十室九空”的恐怖程度。

  王俣锐意进取,大力整顿吏治,推进政治改革,

  实行殿最考课之法,在一些州县设置“监务”一职,等等。

  古代封建政权改革不管何种理由说法,本质其实都是巩固君权,稳定统治。

  自然不可避免地会剥夺部分相权,与权臣的利益冲突。

  首相崔思诹明面不反对,

  私底下却是“不肯轻变祖宗之法,又不肯作为新法,以扰风俗”。

  参知政事高令臣则公开反对,

  表示“祖宗成宪具在,不可纷更,但守而勿失可也”。

  王俣是个有为之君,颇有手腕,见明着反对的声音大,他便迂回。

  一是即位十余年,不断提拔新的宰执重臣,

  使得小朝廷的宰执超过了十人之数,崔弘宰两兄弟便有幸同朝为相。

  这种人事任命并算不惊世骇俗,李资谦李资谅两兄弟也是一门两相。

  宰相多了,内耗就多,国君就有了上下其手的机会

  二是借鉴大宋“三舍法”的成功经验,

  起用宋籍福州人胡宗旦,在国学设立“七斋”。

  这一招其实是模仿“海东孔子”之称的崔冲私学“九斋”所设。

  正是自崔冲兴私学后,高丽私学日益兴盛,相对的,却是官学的衰落,

  进而是文化、政策解释权,由朝廷向私人过渡,

  这当然是身为国主的王俣不能容忍的。

  崔冲正是当今首相崔思诹的祖父,这一招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非常妙,

  改革官学,设立“七斋”,自然让崔思诹无话可说。

  顺便说一下,崔氏崔冲一脉是高丽最富传奇色彩的家族。

  从崔冲开始,到崔思诹,三代皆为宰相,

  而这个传奇,在原本的历史位面,还再要持续三代人——整整六代为相!

  这可比汉末的袁氏“四世三公”还要传奇得多!

  崔氏家族如此煊赫,当然不可能是祖宗积德,家族代代都有冠绝群伦的顶尖人才之类的扯淡理由。

  这一现象,只能说明高丽的政治生态畸形,以及阶级固化到何等恐怖的程度。

  奋发有为,不愿只做守成之君的王俣,当然不能容忍这种不正常的政治生态继续下去。

  所以,其人才会改革,才会不遗余力地巩固君权,打压相权。

  而且,他也不会满足于文治,他还要有武功。

  王俣即位之初,就展现了极强的开疆扩土欲望。

  一方面,多次对辽国提出“归还”义州的申请。

  另一方面,又对在曷懒甸扩张的声女直人联盟采取攻势。

  尽管这一仗因为各种原因,最终功败垂成,但王俣并没有气馁。

  军队不行就组建“别武班”,武将缺乏就开设“武学”。

  高丽国学设“七斋”,前六

  请收藏:https://m.637e.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