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一百零一章 战争是政治延续_水浒新秩序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斋教授儒家经典,第七斋却是武学。

  在国家最高学府设置武学,简直是对儒学先圣赤裸裸的侮辱!

  自乾统九年(1109年,高丽之前一直使用辽国年号)七月,曷懒甸之战结束,设置七斋以来,

  儒臣们就一直在反对,要求废除武学的呼声很高。

  但王俣意志坚定,在此事上始终不肯让步,

  不仅坚定武学的办学方针不动摇,

  还利用各种一切时机,巩固和深化改革。

  原本的儒学六斋定员为七十名,因为生源太多,争夺名额的事情时有发生。

  武学一斋名额仅有八个,还经常因为“合格生源不足”,而招不满!

  这自然是把控朝野权力的儒臣们搞的鬼,国主王俣自然不能容忍。

  征伐义州之战准备时间这么长,国内动员如此深入,

  王俣如何会放过这么好的机会?

  就在四日前,高丽国主发布制令——

  欲要对国学学舍进行扩建。

  扩建后的儒学六斋定员削减为六十人,而将武学将增加到十七人。

  王俣强调:

  “文武两学,国家教化之根源。”

  “早降指挥,欲令两学,养育诸生,备将来将相之举。”

  “而有司各执并论,未有定议,宜速奏定施行。”

  王俣此举,自然激起儒臣的强烈抗议。

  前方军队在打契丹人,后方朝堂还打“自己人”,

  高丽朝堂这段时间忙得是不亦乐乎。

  高丽平章事崔弘嗣写信西北面兵马副使崔弘宰,说的就是这事。

  崔氏在高丽是顶级豪族,两崔和首相崔思诹本是同宗,但不同脉。

  崔弘嗣是个典型的官场两头草,并没有什么不可动摇的政治立场。

  其人在信中,除了一堆询问弟弟近况的没营养废话外,

  就是再提国学武斋之争,

  询问在前线带兵的崔弘宰——此战到底有多大胜算?

  假如能够打赢,崔平章自然要坚定地站在国主一边,

  如果打不赢,那就赶紧劝陛下三思。

  高丽西北面兵马副使崔弘宰放下郑思吉的战报,只觉得心很累。

  到现在为止,连同舟社和义州的兵马究竟有多少,都没搞清楚,

  朝堂诸公却已经急不可耐的要从这一战的胜负中,寻找另一场战争胜负的筹码。

  还没开始,就背上了这么沉重的包袱。

  这一战,还怎么打?

  请收藏:https://m.637e.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