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一千三百一十九掌 你们太单纯了_北宋小厨师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的怎么样?”

  宁武站起身道:“我们可以答应枢密使的要求,但是我们还有几个要求?”

  “说。”

  李奇极其简单的回应了一句。显然他是早有准备的,要是没有要求,那他才不放心了。

  宁武道:“其实除了财富以外,还有一样东西是我们两广百姓更加需要的。”

  “什么?”

  “尊严。”

  “尊严?”李奇微微笑道:“这两个字说简单也简单,说复杂也复杂,你还是详细说说吧。”

  宁武道:“其实道理很简单,大家也都心如明镜,常言道,非我族类,其心必异,朝廷根本没有将我们视作大宋子民,朝廷对待汉人和对待我们,根本就不是一回事,就说那科考制度,在侬智高造反前,我们两广百姓一直受到歧视,虽然后来有所改善,那也不过是朝廷为了安抚我们,害怕第二个侬智高出现,给予的也只不过是一些施舍罢了,这不是我们想要的。”

  针对侬智高起义,那张端义的《贵耳集》卷下曾有简括扼要说明:“依智高发三解不得志,遂起兵于两广。”

  这宋朝科考虽然发展极快,但是也存在这不少弊端,这漕试就是宋朝的乡举,通常都是漕试中举后,才有资格上京会试,但是如果你会试落选,你就必须再返乡重新参加漕试,必须要再中举才有资格上京会试。

  众所周知,宋朝恩科特多,一年不来个几回,都不好意思说自己是开恩科立国的,但问题也就来了,侬智高家住最南边的广源州,也正是因为侬智高的起义,朝廷最后将广源州赐给了交趾的,不管这广源州是属于谁的,反正都离京城很远很远,来回一趟不容易。

  如果漕试中举后,不用再参加漕试,直接可以上京会试的,那么侬智高就可以直接在京城等下次会试,可是当时他必须又得赶回来参加漕试,在来回的路上就耽误了好几轮科考,那么这样一来,京城子弟的机会就非常多了。

  对于离汴京最远的两广百姓,这是非常非常不公平的,京城子弟都考了几回,他们才能赶上一回。

  说白了,这漕试其实就是京城大官为谋私利而成立的。

  而且当时科考非常**,侬智高自负学识了得,而且他确实也不错,可是屡屡不中,一连三次,这让他觉得非常绝望,他本想报销朝廷,可惜生不逢时,即便到了后来,他还是想内附宋朝廷,但是却被婉拒,这前前后后的遭遇逼着他起兵反宋。

  总而言之,当时宋朝廷的外交政策真是不忍直视啊!

  当然,汉人看不起这些少数民族,也的确是存在的。

  李奇在这方面做了不少功课,道:“那你们想要怎么样?”

  宁武迟疑了一下,道:“自然应该受到与汉人一样的尊重。”

  李奇笑呵呵道:“你好像挺不自信的。”

  宁武没有做声,他

  请收藏:https://m.637e.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