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六百五十四章 重农抑商,是否改变_古代农家日常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先皇年纪大了,只想安安稳稳地过日子,不想朝庭动荡,这才将这个问题压了下来。”

  “世家大族就不知道这个问题的严重后果吗?倾巢之下,焉有完卵!”杜锦宁问道。

  “知道,怎么不知道?但利益所趋,又岂是那么容易改变的?”齐伯昆叹了一口气,“世家收益多,开支也大。收入一旦减少,有些人的日子就不好过了。”

  “你们想出什么方法?”杜锦宁问道。

  齐伯昆也不瞒她:“从税收入手。”

  杜锦宁点点头。

  果然如此。

  齐伯昆见她不作声,忍不住问道:“你小子鬼主意甚多。你来找我,肯定也有自己的想法。”他盯着杜锦宁,“不是也是从税收入手吧?”

  “税收自然是要改革的。”杜锦宁道,“但如果这方面的阻挠太多,可以另辟蹊径。”

  齐伯昆眼睛一亮,忙问道:“怎么个另辟蹊径法?”

  “现在全国上下,眼睛全都盯着田地。要是把他们的目光从田地上挪开,不就好了么?”

  “从田地上挪开?”齐伯昆皱起了眉头,“除非比田地收益的利润高,否则,他们怎么会舍得挪开?”

  说到这里,他微微一愣,看向杜锦宁:“你不会想打行商的主意吧?”

  要说利润最多的,非行商莫属。

  杜锦宁点点头:“正是。”

  见齐伯昆皱眉望着她,她也调皮地学着齐伯昆的样子,皱起眉回望着他。

  齐慕远在一旁看到,“噗嗤”一声,差点把茶水都喷出来。

  杜锦宁这家伙,怎么这么可爱呢?

  齐伯昆本来也忍不住想笑的,但听见孙子的笑声,他看了孙子一眼,默默地把嘴角的笑容压了下去,看向杜锦宁的目光里就带了点复杂。

  杜锦宁心里大呼不妙,连忙开口将话题从危险中岔开:“我一直不明白,咱们大宋为什么还要重农抑商。当初商鞅提出这个的时候,是有特定的时代背景的,那是为了备战。可现在呢,情况已变,为什么还要得农抑商?”

  “重农抑商可以把人口束缚在田地上,安居乐业,人丁兴旺,也可使国库粮仓充盈,既可内无粮荒、动乱之虞,也可外无侵扰之虑。”齐伯昆道。

  “如果田地大部分在国家手里,在农民手里,我承认你所说的很有道理。可现在情况不是已改变了吗?土地兼并严重,大部分田地在世家手里,社会矛盾日日激化,这就到了不得不改变国策的时候了。”

  “……”齐伯昆想要跟杜锦宁争辩,可张了张嘴,却发现自己无从反驳。

  “放开路引,让商品流通;同时发展工业,让能流通的东西不再是初级产品,而是加工过的具有附加值的农副产品,这样朝庭的税收就完全可以从商业上而获得,不用死盯着田地的那些产出。一旦商业获利更大,世家紧捂在手里的田地价值就相应减少,这时候再来进行税收改革,阻力就小很多。而且,农工商齐下,三条腿走路,国家的经济政治才会稳定。”杜锦宁又道。

  “咚”地一声,齐伯昆从座位上站起来,撞到面前的几案上,差点把几案给撞到。

  可他顾不上这些了,两眼放光地盯着杜锦宁:“你刚才说什么初级产品,什么附加值,我没听懂,你再说明白些。”

  请收藏:https://m.637e.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