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六百一十八章 组团出海_大国重工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1995年春,德国慕尼黑。

  新落成的国际贸易中心门外彩旗招展,大幅的广告从贸易中心的展厅楼顶一直垂到地面,上面印着的都是一些鼎鼎大名的国际品牌:卡特特勒、小松、利勃海尔、普迈、海丁斯菲尔德……。在14万平方米的室内展厅外面,有多达30万平米的露天展位,密密麻麻地摆放着各种各样的钢铁巨兽,长长的吊臂、硕大的挖铲、几人高的车轮、两寸多厚的履带,无处不透着浓浓的重金属气息。

  这是三年一度的国际工程机械博览会,来自于全球30多个国家的2000余家生产厂商云集于此,展现自己在工程机械方面的最新成就。而更多国家的采购商也纷纷赶来,一掷千金,其疯狂丝毫不亚于后世互联网上的剁手一族。

  “咱们的广告,根本看不见啊。”

  在一台长12米、高7米的175吨电动轮自卸车旁边,罗丘冶金机械公司副总经理兼总工程师王伟龙感慨地向身边的冯啸辰说道。他们此时正举目眺望着展厅外悬挂着的那些广告,从中辨别着属于中国展台的那一个窄条。其实,说根本看不见也是不客观的,那幅广告也有二尺来宽,从楼顶垂到地面,面积也颇为不小了。只是如果不认真去找,很容易被忽略。

  冯啸辰上任尹始提出要搞大型技术装备预研,面临的最大难题就是资金问题。90年代中期,国家正处于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轨,国家财政因为利改税的机制转换而处于暂时的困难之中,大批国企则由于不适应市场经济模式而陷入了严重的亏损。在这种情况下,要筹措数以亿计的研发资金,几乎就是痴人说梦。

  冯啸辰自然不是那种坐着等米下锅的人,他提出,国内资金短缺,可以从国外想办法,用一个调侃的说法,那就是让国外“赞助”。

  在80年代初,他也曾经出过一个到国外找赞助的点子,那是由国家经委出面成立了一个国家装备工业科技基金,再通过冯华的明堡银行,在欧洲市场上发行中国装备工业科技债券,募集资金。晏乐琴担任了这个基金的理事长,利用她在波恩大学任教多年形成的声望,为这个基金的发行做出了很大的贡献。

  到目前,装备工业科技债券已经发行了十几期,前几期的本息都已经按时偿还,让投资者获得了丰厚的收益,进而也带动了后期债券的销售。依靠基金支持的许多科研项目都产生了良好的效果,各种专利的收获用于支付债券本利还有很大的节余,这些节余部分被重新投入到基金中去,形成了良性的循环。

  郝亚威在当年就担任过基金的财务负责人,对于基金的运作情况非常了解。在冯啸辰最

  请收藏:https://m.637e.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