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20章 殿试_朱元璋:大孙,求你登基吧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参加殿试的学子们鱼贯而入,大概是第一次参加这么严肃的场合。

  一时间竟然都找不准自己该站哪。

  站在朱元璋身旁的朱雄英踮起脚尖了,脖子伸的像是一只长颈鹿一般,向那人群里瞅了一首瞅。

  嘿,好家伙。

  本以为这参加殿试的学子们,都是年轻男儿,可不曾想,竟然有许多中年人,甚至还有一些须发皆白的老年人。

  真是活久见。

  但转念一想,倒也释然。

  许多人以参加科考,并因此获官为荣。一般来说在本地经过院试之后,合格者便称为生员,也就是我们熟知的秀才。

  秀才在参加乡试,也叫做省试。这一关过了,也就可以称为举人老爷了,我们课本里熟知的范进同志,就是在这里发疯的。(换做我们也会)

  乡试每三年举行一次,一般在当地的省一级举办,完毕以后,便会进一步参加京城所举办的会试,从时间上来说,由于是在秋天举行,所以民间也习惯性的称为秋闱。

  会试每三年举办一次,合格者当中的第一名便叫做会元。会试由于是在京城的春天考试,所以明天又习惯称为春闱。

  会试过后便会由皇帝和礼部尚书,亲自举行下一个叫做殿试的选拔,一般在京城皇宫举行,。

  殿试一般会选出三个等级,分别为一甲,二甲和三甲。

  一甲地位最高,荣誉最为显赫。但是名额只有三名,这三个名额我们一般最为熟悉,分别是:

  第一名的状元。(比如说《三国演义》那一首词的作者杨慎)

  第二名的榜眼,

  以及第三名的探花(比如说李寻欢)。

  二甲和三甲一般都可以称为进士,获得进士殊荣以后,一般来讲,地方上会给这样的人才修筑牌坊…

  通常从功名以及身份上和来说。

  一甲会称为进士及第。

  二甲会被称为赐进士出身。

  三甲则称为赐同进士出身。

  由于很多考试都是三年才有一次,许多人一次不中,便会再等,直到考上为止。

  长年累月的坚持,便有些人考的须发斑白,甚至科考场上。会有父子同考以及祖孙同考的奇葩现象。

  朱雄英深深地看了那一个须发皆白的考生一眼,嘴角上带着一丝若有若无的微笑。

  ……

  朱元璋随意的超过一本试卷,一目十行的扫视而过,脸上渐渐露出满意的笑容。

  快速的扫过那一批卷上的姓名,却又脸上露出惊讶之色。

  “解缙何在?”

  一旁的朱雄英嘴巴张的老大,老大,压根就合不拢。

  搞什么?解缙居然中进士了。历史上不应该是三年后的吗?怎么今年就中了,莫非是因为自己的到来而发生了蝴蝶效应?

  “学生解缙见过陛下。”却见一个年轻的学子大大方方的出列。

  “这解纶,解观我,解求我,你可认识?”朱元璋怒不可遏的抓起那一批试卷,在

  请收藏:https://m.637e.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