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187章 霸占民女_朱元璋:大孙,求你登基吧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这些个被历代朝廷封为衍圣公的孔子后人。

  当朝廷的敌国势力入侵之时。

  这些个衍圣公投降的一个比一个快。

  完全忘了自己为天下文人表率的风度和典范。

  自汉朝开始独尊儒术,儒学已经盛行两千年之久,既然是推崇儒学,那必须给天下人一个交代,所以孔子后人的优待便是每个朝代给予天下臣民的交代。

  无论岁月如何更迭,王朝如何兴起没落,都不会影响孔家的荣誉,哪怕是衍圣公府也可与皇宫媲美,再加上历代文人的尊敬,孔家子嗣都可以对江山指手画脚。

  可这种盛景一直持续到如今,对衍圣公早已经褒贬不一,“七十二家奴,二十五朝贰臣”都是对儒家的贬低与讽刺。从万人推崇到跌落云泥,衍圣公的经历实在是让人唏嘘,但也是罪有应得。

  衍圣公和朝廷的关系乃是息息相关,孔家后人作为文坛的领袖人物,自然是呼风唤雨,有的时候影响力要大过朝廷。所以王朝更迭之后,朝廷都需和衍圣公搞好关系,或者是继续为其添砖加瓦,以此通过衍圣公来笼络读书人,毕竟秀才闹起义,也不容小觑。

  所以为了给天下读书人一个交代,孔子后人的官位是越来越高,历朝历代都在添砖加瓦。

  先是宋朝之时授予衍圣公八品官职,后在元朝越级升迁为三品官,到了明初已经变成了文官之首。清朝衍圣公的官职已经是无以复加,只能找寻其他渠道,所以清朝授予的便是在御道上行走的权利。

  如此高官厚禄优待的衍圣公,想必是符合文人心中的期望的。但是孔子的品行却没有传给后人,更或者是高官厚禄养出来的衍圣公早已经失去了文人的风骨。

  因为后代衍圣公吃着孔子的福利,自然不思进取,被文人簇拥的时间长了,骨子自然也就变软了,面对敌寇也能卑躬屈膝,继续在手底下讨生活了。

  当时金和西夏夹击,南宋被迫逃亡南方,但是孔子后人只有第47代孙孔端友跟随一起迁徙而来,其他来不及逃窜的只能是被金国扣押在山东。孔家后人一直享受着中原的优待,面对此种环境,自然该宁死不屈,怎么可能在外来民族手中承欢?

  但是舍身成仁在这一帮子人中根本不存在,眼瞅着风向不对,为保住性命与荣华,转头便向金国臣服。

  所以一方面是南宋册立的第47代孙的衍圣公孔端友,另一方面是金国册立的第49代孙的衍圣公孔璠,这也就形成南北对峙的局面。可这并非最终结局,蒙古骑兵来到中原之时,看到这样的局面,所幸自己也册立了一个,这是第50代孙的衍圣公孔元。

  三个衍圣公并立,虽然说是三朝统治者的结果,但实际上孔家后人在这其中也有着指手画脚。

  而孔家后人的丑事并未到此结束,南宋

  请收藏:https://m.637e.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