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三百九十一章 姓氏_三国骑砍霸主吕奉先txt下载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想不起来了。

  刘备看着日光下的赵云面庞,只觉得恍惚,一时之间甚至想不起初次见赵云时的场景。

  “子龙,北府吏士考核之法颇有优异之处,卫军更该效仿。”

  “是,臣明白。”

  赵云拱手答应,静静等待下话。

  刘备迟疑模样显然在犹豫,还是说道:“子龙,公胤立志要争,是朕失算。公嗣安危,就托付于子龙。”

  要保护好刘禅,现在刘禅若出问题,会引发更为严重的动荡。

  组织规模越来越大,涉及到的人也越来越多,竞争的烈性也在上升。

  刘封为了履行诺言,不得不保护曹植的性命;自然地,刘封也失去了今后退往辽东、朝鲜的退路。

  为了最终的胜利,刘封可以守底线,刘封身边的人可不会守底线。

  赵云不做犹豫,还是回答:“是,臣明白。”

  刘备也就遣退赵云,关兴送赵云离去。

  关兴这边离去,接替夏侯献成为驸马都尉的法邈趋步来见刘备:“陛下。”

  法正孝期结束,法邈以亭侯的身份入仕,征入内廷担任驸马都尉,与奉车都尉关兴一起负责典持刘备的日常宿卫和出入仪仗。

  没错,堂堂大汉皇帝的宿卫工作就握在两个少年手里,一个十八岁,一个将近十四岁。

  暖暖阳光晒的刘备昏昏欲睡又懒洋洋十分惬意,不愿多语,将田信的奏表递出,询问:“卿可愿前往湘州,将此事询问明白?”

  “臣愿往。”

  法邈应下,才摊开这封白纸奏章阅读,不是一张白纸,而是素绢裱裹硬木片制成的折子,素绢质地的折子里夹带书写奏表的白纸。

  这份奏表……奏折外表精美,还能重复利用,里面夹带的白纸取用方便,原理虽说跟折扇一脉相承,可真的非常令人惊奇。

  物美而实用,法邈细细打量奏折的工艺,看一眼就能明白……事情就这么简单,可谁又能想到硬木片、素绢还能制成这种实用的东西?

  奏折中除了田信对刘备的陈述外,还有相关蛮夷制度的改进政策。

  第一是以军功册封积极效力的蛮夷酋首为封君;功勋略逊一筹者,封为士。封君赐姓赐氏,士赐氏,在姓氏、名称方面与大汉靠拢,方便今后同化。

  封君为一部、乡邑之长,士有上士、中士、公士之分,为村落头人。

  第二是荆蛮、五溪蛮、百越之民愿编户造册缴纳税租的,则受汉律保护,称之为汉土之民;其中愿意服徭役的,则与汉一视同仁,能有被推举为孝廉、方正的资格。

  第三是凡为汉军出力,征战过的土民及后裔,允许自取姓氏,子嗣血裔称之为汉僮。州郡于土民中募兵时,优先选拔汉僮。

  退役的汉僮,另造户帖,名列汉籍。

  尤其是第三条,哪怕你外祖父的外祖父是汉僮,那你也是汉僮,有资格拥有自己的姓氏。

  你想用什么姓氏都可以,为了纪念老家山上的杉树,你可以弄个上杉氏……或木氏、林氏,或大林、小林什么的。

  等过个百年左右,官吏们誊抄户籍档案时嫌麻烦,会帮你简化的。

  不管怎们弄,必须要让蛮夷之民拥有姓氏文化,拥有姓氏承载的荣耀感……而姓氏来源于为汉军效力,即荣耀与汉一体。

  有姓氏的封君、士族、汉僮群体占据主要资源,自然能不断繁衍、扩大;原有的土民群体被挤压,会渐渐消亡。

  也不能说消融,应该是通过结婚的方式,被这个有姓氏的群体兼并、融合。

  最少七八代人,南方就没土人了,就剩下拥有姓氏的封君、士族、汉僮。

  有姓氏,可能学汉字,也要说蹩脚、走音严重的汉话。

  同化,就这么从姓氏、血脉传承两个方向贯彻、达成。

  请收藏:https://m.637e.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