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26章 李克用十三太保,就分我一个吧_唐末大军阀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然相反?那青壮将官打眼一见李天衢?便躬身施礼?豪声报道:

  “末将符存审,久闻义成军李节帅英名,仰慕久矣。听军士传报贵部牙军前来会合,又是李节帅亲自统领得义成军兵马?末将喜不自胜?特来接迎,今日终有缘拜识尊颜,实乃毕生之幸!”

  哦?...啊...呃?

  李天衢听着反而一愣,不住面露懵逼之色。对方明明也只不过是河阳军中一介将官?他下意识的也立刻下马上前搀扶,心里也不住嘀咕道:我以与诸葛爽联合讨伐秦宗权的名义心中算计?的的确确就是为你而来吖。可是本来以为倒也不便在河阳军到处打听,逮着个人就问你便是符存审么?

  毕竟以你现在的身份,久仰大名这等话可还说不出口,又不能让李罕之那厮见疑,本来以为还要费一番手脚...毕竟我又哪里晓得你在那支部曲中任职?可是你倒仍主动送上门来,且对我的态度又是如此热诚恭敬,这事...也未免太顺了吧?

  而那符存审眼见李天衢面色讶异,他也不住笑言道:“李节帅力斩黄巢首级,已是名动天下,末将非但极是仰慕...只是节帅有所不知,末将本是陈州宛丘出身,当初于乾符年间纠集民壮,保护乡里,到底是少不经事,只想着不愿屈沉于乡土,而仗剑离乡,后浪迹他处以求个功名。

  期间历经生死劫难,先投兴州,后从河阳,到底久离乡土。听闻当初巢贼大军侵犯我宛丘家园时虽心急如焚,但受约束于河阳藩镇只不过是军中小校,军令职责所在,也无法保卫家园抵抗巢贼...所幸陈州宛丘得以保全,非但刺史赵公指挥有方,也倚仗节帅当初奋死抵抗巢贼大军近一年之久,如此捍卫得家园父老乡亲不至为巢贼所害,对末将而言,也是恩情。”

  这就难怪了!

  李天衢闻言恍然大悟,按捺住一拍脑门的冲动,心说原来如此,符存审本籍所在就是陈州宛丘啊。他到底还是有着家乡情怀,我好歹也成了力保住宛丘不失,死扛住黄巢大军猛攻不可或缺的功臣之一,那么先前虽未与这符存审谋面,可他便对我已心怀感激,这也就不足为奇了。

  相通了个中缘由,李天衢心下更喜。这倒是刚打瞌睡就被送来了枕头,也正方便我好生与这符存审亲近,进而加大能拉拢他为我所用的可能......

  李天衢当然十分清楚,现在的符存审,虽然尚在河阳藩镇牙军任职,也只不过是一介小校,可按他史载后来的命途轨迹,也将会投奔至河东藩镇,当然会被慧眼识珠的李克用被收为义儿,此后便又换了一层身份:

  按后世评书演义称呼,河东李克用麾下十三太保当中的九太保李存审。

  而此时此刻李天衢心中的欣喜之情,甚至比起当初逐步说通王彦章肯一直跟随自己之时有过之而无不及。什么五代十国第一猛将李存孝,就算李克用那些义儿绝大多数的确都是能征善战的将才,可再加上李存勖、李嗣源、李嗣昭等后唐名将一起算,在李天衢的心目当中,若论厮杀征战,疆场决胜的才能,这个符存审,才是所谓的李克用十三太保当中最能打的一个。

  作者按:李存审,原本姓符名存,就算被李克用收为义子,也是五代史后唐列传中唯一得以保留原本姓氏的功臣,而按《新五代史·符存审传》中所载:存审微时,尝为俘囚,将就戮于郊外,临刑指危垣谓主者曰:“请就戮于此下,冀得坏垣覆尸,旅魂之幸也。”主者哀之,为移次焉。迁延之际,主将拥妓而饮,思得歌者以助欢。妓曰:“俘囚有‘符存审’者,妾之旧识,每令击节,以赞歌令。”主将欣然,驰骑而舍之.....

  如此看他在投从李克用被收为义子之前,很有可能便已更名为符存审,如果不必再改李姓,这个名字到底比起符存更有辨识度。故而文中按如此论,还有史敬思现在应该叫史敬存,是因避后唐庄宗李存勖的名讳,才更名记录。五代十国本来便多有彦、师、重等字夹杂的人物,更容易混淆,还是考虑到辨识度。严谨起见、做个说明......

  请收藏:https://m.637e.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