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059 那片土地上,不许再有人据地建国_唐末大军阀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统领的牙军实在太过能打,也就只能承认由南中军代为统掌滇地。

  可杨师厚虽然是一个能征善战,而且最擅于管制骄兵的名将,他却并不是能够治理得云南地界各个部族敬服拥戴的英明君主。所以南中军正值同当地诸僰势力相处关系十分微妙的阶段...就在这个节骨眼,魏朝大军又来了。

  “陛下,臣当初尚居于梓州时,常听两川百姓有言‘西戎尚可,南蛮残我(按《新唐书·卷二一五》所载)’...故而对于川渝黎民而言,与西面吐蕃相较,足见南诏对蜀地为害更重。

  所幸当初落雕御侍高骈屡次杀得南诏国闻风丧胆,只得与中原再结甥舅之盟,并遣质子三十人入朝...而南诏国覆亡后,又有杨师厚横扫滇地,讨灭大长和,如今想必除非势不得已,西南众僰也决计不敢再与我朝为敌......

  只不过南诏故地诸僰各蛮眼下虽各自为政,倘若日后再有哪一方首领效法蒙舍诏皮罗阁一统六诏,称雄于滇地,也未尝不会如南诏侵袭前朝唐室那般,伺机劫掳抢掠,而为祸蜀地...是以又要如何招抚安置滇地各支部族,而消弭隐患,也须好生斟酌才是......”

  汴京内朝,御书房内。祖上本是波斯出身,可先前世代居于巴蜀地界的通议大夫李珣正向李天衢禀说着。他与李玹、李舜弦三兄妹的祖上先人,转迁至川渝梓州地界,期间正好经历唐朝与南诏国爆发的几次国战。

  而当时的南诏军两陷安南,一入黔中,四犯西川,甚至还曾攻破成都外城,掳走数万黎民...所以对于巴蜀百姓而言,当年遭受南诏国的威胁祸害,他们的祖辈父辈可都有着切身的体会。

  不过说来也怪,唐朝末期虽然国力急转直下,而南诏国也已不复当初天宝年间歼灭十余万唐军的战力。意欲趁火打劫,却被当时接任剑南西川节度使的高骈按在地上狠狠摩擦,杀得南诏屡覆众、国耗虚,而只得遣质乞和,发誓不敢寇边;

  而后大长和国取代南诏,便又动了入侵巴蜀的心思...可是蜀帝王建虽然对上朱温、李克用相对处于下风,通常只能采取守势,却又从来没有把西南面那处割据势力放在眼里,他尚还官居西川节度使之时,便放话称“南诏小夷,不足辱诏书。臣在西南,彼必不敢犯塞”...结果机缘巧合,又多出了杨师厚这个当世名将南下征讨,那大长和国也就只有覆灭败亡的份。

  所以就目前的形势而言,先前处于南诏国治下的诸族各部,也正值对于中原王朝最为惧怕的时候。毕竟这些年来,先后经历高骈、王建、杨师厚的惨痛教训,西南诸僰当真是被杀破了胆,不到万不得已,也决计不敢反抗魏朝。

  但是李天衢也很清楚,现在栖息繁衍于

  请收藏:https://m.637e.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