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强弩之末,再战辽东_唐史并不如烟1·大唐开国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分之百的诚意,他们还给皇帝杨广带了一件礼物,这个礼物是个活人,这个活人的名字叫作斛斯政,原隋朝兵部侍郎。

  看着高句丽国的投降书,再看看他们的礼物——斛斯政,皇帝杨广紧皱几年的眉头终于舒展了,折腾了这么半天不就是等高句丽的投降书吗?有了这道投降书,自己就能超越自己的父亲,站在巨人的肩膀之上。

  接受投降书后,皇帝杨广也拿出了自己的诚意,派人通知已经到了鸭绿江边的来护儿,“哥几个都回吧,高句丽投降了!”

  然而,“高句丽投降”这样的说辞骗骗杨广还可以,骗来护儿这样在战场上九死一生的大将就差了点意思。在来护儿看来,这不过是高句丽的缓兵之计,日后必定还会反复,怎么能轻易接受他们的口头投降呢?

  来护儿坚持全军渡过鸭绿江挺进平壤,然而部将们全部反对,一是如此孤军深入没有取胜把握,再者这么做是违反皇帝命令。既然皇帝想要和平,那做属下的还是跟着享受和平吧。其实两条理由都是说辞,最根本的原因是大家都已经厌战,前两次失败的阴影还在眼前徘徊,何必再去找第三次呢?

  在部将们的一致反对下,少数派来护儿只能服从大多数的意见,既然皇帝说撤,那咱就撤。

  此时的隋朝和高句丽都已经到了强弩之末,如同两个体力耗尽的拳击手,任何一个人只要举起拳头就可以把对方击倒,只可惜双方都再也没有举起拳头的力气。

  八月四日,皇帝杨广下令班师回朝,三征辽东干打了两声雷,下了几滴雨,以高句丽口头投降收场。在班师路上,皇帝杨广心情很好,在他看来,他已经完成了媲美汉武大帝的功业,即便没有在高句丽直接设置郡县,但这同样是了不起的战绩,一个足以告慰祖庙的战绩。

  十月二十五日,杨广回到大兴,把高句丽使节和斛斯政都送到祖庙,以此告慰祖先:后人杨广终于做到了前人没有做到的事情,大隋终于把高句丽“打败”了。

  此情此景,杨广有些熟悉,恍然间他又回到了二十五年前,那一年也是在这里,他向祖庙献上了南陈的亡国君臣。那一年他才二十岁,风华正茂,而今他已经四十五岁,白发出现,真是岁月无情催人老。

  皇帝杨广的好心情没有维持多久,不久他下诏要求高句丽国王高元到大兴朝见,然而这次诏令迟迟没有得到回音。原来杨广的诏书早已被高元扔进了垃圾堆,“投降”,那就是逗你玩!

  这年头什么都是假的,烟是假的,酒是假的,连投降都是假的。

  王八倒是真的,可还叫一个倒霉名字,“甲鱼”。

  请收藏:https://m.637e.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