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五百二十六章 人情交换_国潮1980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的采购,他早就对区里各类工艺品厂的情况了如指掌了。

  像瓷器吧,他就大可以去找专做仿古瓷的京城工艺品厂啊。

  虽然这厂子没挂陶瓷的名儿,可人家是专做仿古瓷的,接的就是定制业务。

  对他们来说,完全就是小菜一碟啊,远比大部分靠机器做批量生产的民用陶瓷厂更有优势。

  还有刀叉的事儿,其实京城的证章厂就能搞定。

  虽然碍于高层的颜面,这事儿不好戗沪海造币厂的行。

  但等到刀叉生产出来,把每年三次的镀银加工业务,包揽下来不是什么问题。

  这也就避免了为保证刀叉亮丽如新,每年还返回沪海去做维护的麻烦。

  至于那几十种玻璃杯,其实就如同宁卫民找裁缝社给承接皮尔·卡顿零散的制衣任务一样。

  对于玻璃器皿大厂而言,或许是让人头疼的鸡肋业务,但对于手工作坊可完全成了甜买卖了。

  别忘了,葡萄常的料器葡萄就是用传统技法,靠工人一个个吹出来的。

  那吹点玻璃杯还不容易啊!

  这不正好送到宁卫民手里来了嘛。

  总之,宁卫民接手,这事儿是绝对的双赢啊,别提有多么划算了!

  不但可以帮宋华桂彻底解决餐具国产化的供货问题,彻底为她解决这个头疼不已的麻烦事。

  而且宁卫民自己还能光明正大的中饱私囊,同时拿这些订单去跟仿古瓷厂和证章厂卖人情啊。

  所以说,等到宁卫民真正模清楚了实际情况,测算出自己居然又为总公司节省了近乎一半的成本。

  他瞬间就坦然了,并且高高兴兴当起了这个中间商。

  并且琢磨上了到底该怎么利用这个“PC”国际展销会的门票,为自己带货的机会。

  其实怎么办,也很简单。

  越是技术含量小,容易量产的越应该“贴牌”外销。

  反过来越是需要技术,产量越低的越不适合这么办。

  鉴于这个原则,宁卫民保留了绢人、料器、仿生瓷、石雕的自主品牌。

  在展览会上力推的不外乎就是锦匣厂的锦盒,街道缝纫社的昆虫草编,仿古瓷的餐具,甚至还有东花市街道生产社临时吹出来的第一批酒杯。

  还别说,真有不小的斩获。

  一个来自英国的代理商看中了锦盒,现场给了宁卫民几种帽子盒的款式。

  需要宁卫民以锦盒的制作方式,按照他提供的款式,给出每种一千个的报价。

  最终按两万两千块外汇券,现场达成协议。

  宁卫民会为英国老牌的玛莎百货在两个月内提供质量合格,带有“PC”铭牌商标的三千只锦缎帽子盒。

  还有几个意大利代理商看重了仿古瓷的中餐瓷器,询问制作成“PC”品牌西餐餐具的价钱。

  但因为宁卫民无法现场给出详细的报价,这件事只是初步有了合作意向。

  他只能在和刘永清以及仿古瓷厂商量后

  请收藏:https://m.637e.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