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二百六十九章 心有多大_国潮1980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神的焦虑。

  总之,正因为他们都不是一味的追求权力,而忽略掉义务的人。

  真才会让他们在共处中,越来越投缘、信任、理解,惺惺相惜。

  他们才能用极富人性化的处事方式,把“PC”服装的在华业务高效地发展起来,蒸蒸日上。

  但很可惜的是,这些本来是我们的国有企业一直奉行的理念和基础。

  在“运动”之前,我们的国企其实非常讲究权力与义务并重,在这方面一直都做得不错。

  可现实就是这么讽刺,经历过十年之后。

  大部分国营企业,从上到下却几乎已经丧失了这种信念。

  尽管五六十年代的工人普遍具有责任心和主人翁意识。

  但到了八十年代,却真的没有多少人再张嘴说过,类似于“我得对得起国家给我的这份工资”这样的话了。

  而这也就导致了大批企业无可避免的走向了衰败。

  哪怕是再优秀的企业,也是如此。

  就比如重文区的玉器厂吧。

  作为在全国评比中获得奖项最多的玉器生产基地。

  作为曾拥有十五位全国级别的工艺大师,连续八届荣获国家工艺美术品百花奖金杯奖,创作出大批堪称国宝级的玉雕珍品的企业。

  又能怎样呢?

  当下如果有谁能认真去了解一下厂里的实际情况,恐怕一定会感到相当失望的。

  因为现阶段的玉器厂干部,习惯于老老实实是按上头精神办事,习惯于服从,而不习惯与负责。

  最终仅仅保留了厂区够大,大门气派,生产设备齐全,这些表面化的大厂特征。

  随着越来越多的老干部、老工人的退休,长期以来依靠统购统销政策护佑的弊端开始显现出来。

  玉器厂彻底成了躺在过去的功劳簿上不思进取,吃老底子的“富二代”。

  可以说整个厂子,旧日精益求精,奋斗创新的精神却已经丢得七七八八了。

  甚至积极进取的心气儿上,恐怕都没法和锦匣厂这样一直苦苦挣扎的小厂相比。

  还千万别不信,这一点从每天早晨来上班的工人精神面貌上,就能明显反馈出来。

  因为即便是来到厂门前,工人们听见上班电铃打响,也没人会着急完成百米冲刺。

  虽然厂里有规定,迟到一分钟,扣一个钟点的奖金,迟到一个钟点,扣一天的奖金。

  可压根没有人会拿着职工的花名册坐镇门卫室,那谁还在乎呢?

  这就是名存实亡的假规矩了。

  当然,偶尔厂领导可能是会为考勤较真的。

  可谁还不会去医院补个假条啊?

  像二车间的五级工胡继松,在这方面,就是个相当聪明的人。

  别看他几乎每天都姗姗来迟,可他有专用的道具。

  他的手里总是提着个四两不到药包,挑的高高的。

  这就是能说明他是带病工作,晚来是有情可原的。

  不但不该加以指责,反倒应该奖励才对

  请收藏:https://m.637e.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