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224章 先北后南还是先南后北_我的邻居是皇帝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南唐和契丹的使臣,先后到达大周,事情很凑巧,叶华知道一个道理,老百姓或许有凑巧的事情,但是国家之间,却很难凑巧。

  如果发生了,只能说背后还有不知道的原因。

  当然这个原因也不难猜,南唐立国以来,一直连结契丹,共同对抗中原,分担压力。郭威刚登基的时候,南唐就进犯淮北,试图威胁大周,这一次虽然角色不同,但目的却没有什么两样。

  叶华曾经很仔细剖析过李弘冀的为人,他非常不欣赏自私到了极点的李弘冀。而如今他弑杀叔父,威逼父皇,所作所为,堪称残暴,这家伙已经彻底黑了,黑到了骨子里,什么都不顾忌了……一个心中没有敬畏的聪明人,是非常可怕的。

  李弘冀一定是卑躬屈膝,请求契丹南下,吸引住大周的精力,他好从容掌握大权,实现自己的野心。

  虽然叶华断定李弘冀没法改变南唐,相反,他越是折腾,就越是会引起混乱,到时候大周从容南下,就能轻易扫平南唐。

  而真正的心腹大患,依旧是契丹。

  必须倾全力,先挫败契丹。

  叶华经过了几天的深思熟虑,终于拿定了主意。

  简言之,叶华主张先北后南,先难后易。

  很不幸的是他的主张和政事堂发生了最尖锐的对立,政事堂的几位相公经过商讨之后,他们的一致意见是先南后北,先易后难。

  李谷认为江南富庶,历来都是财税重地,人口繁多,物产丰饶。如果先拿下江南,朝廷的实力势必暴增。

  回头再去对付契丹,也就轻而易举了。

  魏仁浦以为南唐正在大乱之际,不出手拿下南唐,天理不容。

  而薛居正呢,他则以为朝廷新军尚未完全练成,京城又刚刚遭灾,百废待兴,朝廷能拿出来的钱粮兵力有限,契丹幅员辽阔,兵强马壮,和契丹开战,很难控制战争规模,一旦兵连祸结,超出了大周的国力,后果不堪设想。

  作为首相范质,他权衡再三,是从民意出发。

  南唐一片混乱,民心动摇,正是朝廷出动王师,消灭南唐的天赐良机,不容错过!

  四位相公都这么看,王溥不是负责军务,干脆没有发言,而高行周和冯道也是沉默不语。

  这样就形成了四打一的局面。

  叶华在御前会议上,格外被动,饶是他能言善辩,也没法轻易驳倒四位宰相。

  从金殿回来,叶华一头扎进了书房。

  他的心情很坏。

  先南后北,先易后难……这是赵大采用的策略,结果如何,显而易见,他的确扫平了南方的割据诸国,但赵大突然暴毙,赵二当了皇帝之后,两次北伐燕云失败,损兵折将,更惨的是大宋不得不采取收缩的战略,屯重兵于京城,战战兢兢,捧着卵子过日子,还要给契丹送岁币,简直丢死了人!

  赵二本身能力不足,是个很重要

  请收藏:https://m.637e.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