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127章 该让而让_风雨大宋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了。对于大臣来说,知进退,不让圣上为难,是明哲保身的当然之理。很多东西,你的就是你的,别人抢也抢不走。但还有很多东西,不是自己的,就不要去抢。要不然纵然抢到手里,也不是你的。明白不明白?”

  李复圭点了点头。他当然明白。但明白是一回事,能接受又是另一回事,接受了之后,真能泰然处之又是一回事。做到这个位置的,有几个傻子?很多事情都明白,只是做不到罢了。

  杜中宵主动避开战后论功的时候,包括赵祯在内,朝廷大臣都知道是什么意思。有的欢喜,有的可惜,各有各有想法。但他们不得不佩服杜中宵,能够真地放下。

  身在官场,功名利禄,哪个能够真地放下?很多时候,哪怕知道怎么做会有长远好处,为了眼前利益,也不能那样做。不是他们看不到,而是他们不甘心。

  看着眼前的一片花海,杜中宵道:“我不满二十登第,至今二十年了。二十年做到今天,升官说不是特别快,但也不慢。最重要的,每次升官,我都心安理得。为什么?因为我自己知道,不是侥幸,是靠着功绩一步一步走上来的。我与圣上不熟,朝中没有大臣赏识,做到今天可不容易。”

  李复圭道:“太尉从知火山军起,做的事情,都是别人一辈子望尘莫及的,自不必说。后来开拓河曲路,恢复西域,哪个不是盖世军功?此次幽州大战,太尉一手指挥,更不必说了。”

  杜中宵点了点头:“不错,我是因功绩而升,不是靠着有人赏识升官。所以我看的,只是自己有哪些功绩,不去想会得到什么奖赏。你们也一样,不要想那些有的没的。”

  李复圭点了点头,一时间不知道该说什么好。从心里面,他也不知道跟着杜中宵这种长官,到底是好事还是坏事。或许开始的时候升得没那么快,但长久。

  看看天色不早,杜中宵道:“今夜备些酒肉,我们畅饮一番。好久没有跟你们痛快畅饮了。”

  李复圭拱手谢过,两人转身回衙门。到了门口,杜中宵道:“此次战后,纵然功多,回去告诉其他人,也不要争功,更不要抢着升官要爵。这种时候,人人都想着升官发财,上面也为难。退一步,后边就海阔天空。功劳先记下来,不必一定要立即兑现。”

  李复圭道:“太尉的意思,军功也让?”

  杜中宵摇了摇头:“军功岂能让?功劳是自己拼命挣来的,而且不是自己的事,还是手下许多将士的事,不能让的。但有了军功,不要想着立即就能升官发财,这是两回事。”

  李复圭想了想,点了点头道:“下官明白。太尉放心,大家不会生事的。”

  杜中宵点头,与李复一起进了衙门。命手下士卒去杀了一只羊,在院子里与李复圭饮酒。

  杜中宵没那么高尚,连自己的功劳都让出去。功劳可以不立即兑现,漏掉却不行。自己这样,这些老部下也这样。军功可以先不兑现,却绝对不能漏掉。只要功劳在,一时退一步,后面总会有合适机会。

  李复圭锐意进取,总觉得战后赏赐不满意,才巴巴来找杜中宵支持。杜中宵不反对他这样,有军功有能力,凭什么不能升官?自己的人,就什么都要让别人?但总体上,不希望自己的手下,战争一结束就脸红脖子粗地要升官。官职只有那么多,你也想做,他也想做,最终总有人不满意。

  人生的路还很长,不必争在这一时。二十年间,从小小州县官做到枢密使,杜中宵升得够快了。不只是自己,手下这些将领也是一样。像李复圭,不是跟着杜中宵,怎么就敢想着做宰执了。十三郎和姚守信十年时间,做到高级将领,已经够快。不要老想着做狄青,十年升官高级将领,还想着做枢密使。官升得太快,后边要吃苦头的。

  杜中宵现在做宰相,能做多少年?年不到四十,难道还真跟吕夷简一样,做二十年宰相?哪怕做二十年宰相,自己那时才六十呢。宋朝最快升到宰执的是寇准,最后的结果如何?有时候,要让一步。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笔趣阁手机版更新最快网址:

  请收藏:https://m.637e.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