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322章 马鞍_举汉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总不能什么也不做吧?!”

  刘祝叹道:“这已经不是你我能够干预的事情了。强行插手,只会陷刘君于不利境地。”

  王彊目光阴鸷地瞥了张怿所在的营舍一眼,说道:“既然如此,那我就不去见他了,免得看到他后压不住心头之火,一刀将他砍死。”说罢,拂袖而去。

  留下刘祝一个头两个大。

  …………

  临湘,平乡。

  “咯哒咯哒咯哒……”

  伴随着一阵富有节奏的马蹄声,刘景纶巾戎服,英姿勃勃,骑乘赤冀,沿着浏水河畔纵情驰骋,刘亮、甘宁、韩广、于征几人,亦各乘良马,尾随其后。

  “希律律……”

  一路驰骋不知多久,刘景兴致稍退,急勒缰绳,赤冀不由鸣叫,前蹄一翻,几乎人立而起。

  换做以前,刘景自然不敢如此莽撞,现在他不仅这么做了,而且人马合一,稳如泰山,就像是一名从小长在马背上的老手。

  这自然不是他的骑术短时间内突飞猛进,原因是他胯下的高桥马鞍,提供了足够的稳定。

  刘亮、韩广、于征几人见刘景停了下来,纷纷勒马而止。

  刘亮同样来了一个人马合一,动作比刘景还要舒展潇洒,他猿臂一拉缰绳,调转马头,对刘景道:“从兄,这高桥马鞍真乃马上利器,在我看来其在马上的作用,不下于拍竿之于水上。”

  “没错……”韩广深以为然地颔首附和,他是凉州陇西人,马匹在其家乡,就像舟船在荆南一般普通,因此也感触更深。

  边地的汉军,向来喜欢招募羌、胡义从作为骑兵,原因很简单,从小精于骑术的汉人数量有限,而从无到有,培养一名合格的汉人骑兵,成本高得惊人,至少要以年为单位,招募羌、胡义从就简单多了,给足奖赏即可。

  而有了高桥马鞍,训练成本大幅降低,日后培养合格的骑兵将更加容易。

  事实上北方已经出现了高桥马鞍的雏形,当然,也仅仅只是雏形,比起刘景设计的成熟高桥马鞍,完全不可同日而语。

  韩广身手敏捷地从马背上跳下,一边抬起爱马后蹄,露出乌黑的U型蹄铁,一边说道:“不止高桥马鞍,马蹄铁亦为马中利器,刘君巧思,直如神人!”

  马蹄的蹄甲就像人的指甲一样,时间久了容易出现磨损,必须加以护理,早在数百年前,汉人就开始为马蹄削蹄、刻蹄等。不过这终究是治标不治本,刘景别出心裁,为马穿上铁履,一举解决了困扰人们千百年的难题。

  韩广这一刻对刘景佩服得五体投地,就像拍竿彻底改变了水战一样,高桥马鞍和马蹄铁,也必将对骑兵产生深远的影响。

  听着几人极尽赞美之词,刘景笑着摇了摇头,这还只是高桥马鞍和马蹄铁,若是再发明出马镫,他们怕是更要马屁如潮了。

  荆州历来缺少良马,刘表花了整整十年时间,收刮关中流民,剿灭凉州诸将,才搜刮来的一千三百匹战马,而今全部落入了刘景的手中。加上他原本就有百余匹战马,共计一千四百余匹,刘景分作左右二营,使族弟刘亮和韩广各领一营。

  虽然托刘表的福,让刘景不费吹灰之力,就拥有了成建制的骑兵,但荆南地处偏远,周围并没有盛产良马之地,战马死一匹就少一匹,根本无处补充。

  因此,为了尽可能减少战马的损耗,刘景发明出了马蹄铁。同时为了增强己方骑兵的战力,他又发明出了高桥马鞍。

  马镫则不能急于一时,至少也要掌握了战马产地,骑兵也有了一定规模,才能发明出来,不然就徒为他人做嫁衣了。

  刘景昨日收到了酃县刘宗、严肃的报告,目前张津已率众直逼泉陵而来,据褚方、蔡升的估计,对方兵力当不超过两万人。

  刘景一听张津兵力不过万把人,心彻底放回了肚里。眼下褚方、蔡升、习珍率领三千人进驻泉陵,连同零陵郡兵两千余人,总兵力达到五千余人,以张津的实力,短期内绝难攻下泉陵。

  刘景决定继续晾着他,等到时机成熟之际,亲自率精锐南下,给予张津致命一击,到时候骑兵将会扮演至关重要的角色,一定会给张津一个天大的惊喜。

  请收藏:https://m.637e.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