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四十三章 交 易_抗战之军工元帅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就在李卫华几乎忍不住就要不顾士卒的疲惫发起一次军事冒险、杀出原中央苏区的范围就食于敌以缓解苏区物资的紧张时,刚刚率领特务团奇袭了广东大埔县的毛泽覃却发回了一个好消息......

  原来,早在中央红军长征之前,苏区政府就与广东的军阀陈济棠有着大量经济上的往来,其中最主要的一桩贸易是红军将苏区生产的钨砂卖给陈济棠,陈济棠再做二道贩子将其出口到国外赚取巨额利润,虽然苏区政府拿到的只是小头,这笔收入也足以维持苏区政府和红军的大部分开支了,称其为苏区的经济支柱也不为过。而另一方面,在老蒋的长期封锁下,陈济棠控制的广东省也几乎是苏区政府从外界进口大宗物资的唯一窗口,王明路线上台后,红军放弃了外线作战,基本不再可能从敌人那里获得给养,而阵地拉锯战又令弹药消耗遽增,苏区政府与陈济棠之间的交易量就更是连创新高。

  当时负责此事的,正是毛泽覃的二哥----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毛泽民,因此毛泽覃攻下大埔县后,立即就想到了这一条线,恰恰陈济棠现在眼见老蒋势力越来越大,尤其是在追剿长征红军的过程中吞并了多个地方军阀后,心中正感不安,红十五军的强势崛起无疑成为他潜意识里急切地想要抓住的一根救命稻草,再加上红十五军现在手头也确实有不少令陈济棠垂涎的货物,于是大埔县城的硝烟味还未完全散去,交战的双方就在那里做起了生意......

  经过激烈却又不失友好的协商,毛泽覃将红十五军积存的那些用不到的物资(比如古董、珠宝之类变现麻烦的,以及钨砂等各种矿石,在广东卖总比在江西找私商卖划算得多,尽管陈济棠并不大方。)几乎都清空了,但换来五万多吨粮食、三千多吨食盐以及一些李卫华计划中必需的设备仪器和原料后已经所剩无几,李卫华不得不接受严酷的现实,同意毛泽覃将48门野炮、一百多辆汽车和几千桶汽油都卖给了陈济棠,才买得起红十五军急需的一千五百万发步机枪弹(均为毛瑟79尖弹)和二百万发手枪弹(从国际价格来看红军赚到了超过一倍利润,但当时75mm野炮在中国供不应求,花几倍价钱都未必能够买到,所以真正大赚的其实是陈济棠。),加上兵工厂复装的子弹,红十五军至少在枪弹方面,足够用上较长的一段时间了。

  由于毛泽覃牵线的工作已经完成,大埔县的交易活动已经在商业利益的驱动下开始自行运转,加之谭震林等人北上后李卫华手边又变得乏人可用,于是李卫华便将立下大功的毛泽覃召了回来,提升其为军参谋长(注1)、并仍兼特务团团长,他这样做当然也有提携之意,

  请收藏:https://m.637e.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