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七十六章 铳城_大明铁卫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假如面对李应元时,没有其他友军的牵制——尽管这种牵制是被动的、无意识的——李应元完全可以利用骑兵的机动性对他进行反复袭扰,用不了多长时间就会让看起来严密的步兵方阵崩溃。没有任何骑兵保护的步兵方阵,机动性是致命的缺陷。

  这种不平等的战斗局面持续了几日后终于被改变了,此次平叛的监军,御马监章印太监高起潜押运着十门红夷大炮赶到了战场。为了表示重视,朱大典与陈应元等人亲自前往迎接,陈雨也终于见到了这位明末非常有名的大太监。

  高起潜大约四十岁左右,面白无须,眼神中带着一股桀骜。见到前来迎接的朱大典,他拱手说:“幸不辱使命,十门红夷大炮送到,咱家没有延误军机吧?”

  朱大典笑道:“哪里哪里,高公公来得正是时候,咱们的土城已经快要完工,正好把大炮运上去。”却只口不提这几日因为无炮被叛军大炮压制全面被动的情形。

  “哦?这土城是什么名堂。”高起潜被提起了兴趣。

  “大炮打不到城头,所以筑了一座土城,高四丈,与登州平齐,架上大炮,正好可以打到城内。”朱大典解释道,“要是公公有兴趣,不如上去瞧瞧?”

  “那就看看。”高起潜兴致勃勃地说。

  越过成群结队挥舞着铁铲、搬运着竹筐的士兵,一行人来到了基本成型的土城上。顶端完全是按照城墙的模样筑造,有石块砌成的胸墙,也有宽敞的炮台。

  “这家伙,看着就爽利。”高起潜饶有兴致地打量着“城墙”,“这样一来,咱家带来的大炮就有了用武之地了。”

  他回头问朱大典:“这座土城可曾取名?”

  取名?朱大典有些懵,一座打完仗就失去用处的泥土砌成的城墙,还要命名?他下意识地指着陈雨:“这位是威海卫百户陈雨,筑城的主意就是他出的,倒是未曾取名。”

  陈雨很识趣,恭敬地说:“下官只是出了个主意,但是不知道该取啥名合适,还请公公赐名。”

  听说只是一个小小的卫所百户,高起潜根本没有正眼看陈雨一眼,只是听见这句很对胃口的话,才瞟了他一眼,然后皱眉道:“以土为城,以炮击之,叫什么名好呢?”

  陈雨轻轻嘀咕了一句:“以铳为名,应该不错……”声音不大,刚好让高起潜听见。

  高起潜眼睛一亮,脱口而出:“就叫‘铳城’!”

  朱大典、陈应元等人都是进士出身,文采胜高起潜十倍,听了这么简陋的名字,心里都非常鄙视,但脸上却堆起笑容,捧场道:“好名字!高公公满意就好。”

  陈雨暗自好笑,这本来就是另一个时空里高起潜自己取的名字,怎么会不满意。

  炮运到了,土城的名字也取好了,万事俱备只欠东风。高起潜立功心切,接管了督造“铳城”的差使,在他的亲自监督下,士兵们点起火把,连夜赶工,终于赶在开工的第十天完成了全部工程。

  请收藏:https://m.637e.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