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851章:打击盐商_明末黑太子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商下面是数万盐工,盐工背后是十余万家眷。

  收拾盐商很容易,但是盐工的家眷该当如何是好?

  朝廷总不能将至这些家眷也收养起来吧?

  那得是多大的负担啊?

  不管这些盐工以及家眷,一旦闹起来,那可真是声势浩大,算得上正二八经的珉怨沸腾了!

  “爱卿不必多虑,太子已然跟朕说过相关事宜。倘若淮盐无法上市,太子可调山东所产海盐来填补缺口。海盐售价比淮盐低得多,太子说海盐含……含碘,可治疗大脖子病,如此一来,岂不是造福于百姓乎?至于那些盐工极其家眷,若是不愿改行,朕可送其去往北廷所辖山东盐场,继续作为盐工,工钱比在两淮要高。若是愿意改行,可就地在两淮煤矿挖煤,抑或是来马鞍山冶铁,工钱仍旧较原先之盐场更高。如此安排,原因便是要告诉两淮盐商,百姓离了淮盐能活,朝廷离了淮盐能活,朕离了亦能活!”

  那逆子早就准备好了后手,故而根本不怕两淮盐商从中作乱。

  以前崇祯是被身边的奸佞之人所蒙蔽,不明就里,这下了解了两淮盐商的梗概,也就清楚多了,便于下手了。

  刘汉与赵宋此二朝廷均可依靠食盐收得大量税费,怎到了大明,这条路就走不通了呢?

  既然走不通,崇祯便打算先打通,然后再走!

  “陛下英明,如此安排甚为妥当,只是两淮盐场倒闭,往后税银……”

  郑三俊倒是对皇帝的安排表示赞许和支持,但往后没了两淮盐商的银子,朝廷从哪找补回来?

  指望两淮的煤矿与马鞍山的铁矿?

  短时间内恐怕还达不到盐场的收入能力,在没有其他新增进项的前提下,这可是会出现一个大窟窿的。

  适才刚说每季一百万两,这会儿又要用海盐来取代淮盐。

  郑三俊都不知道皇帝这是要把两淮盐商打个半死,还是直接埋了……

  “昔盐商先不义,今朝廷方不仁!而朕并非要彻底消灭淮盐,是要惩处偷逃税款之盐商。若是两淮地界的盐商往后遵纪守法,自然还可照常经营。当下的盐商即便公然对抗朝廷,可往后的盐商或许可以明白事理。之前通敌卖国的晋商被太子一网打尽,如今新一批晋商便听命于北廷安排,此法亦适用于两淮盐商。”

  两淮盐商还有用处,崇祯并不想一杆子打死,往后怎么也能每年缴纳二百万两银子的税费,并不比茶商少多少。

  盐、茶、瓷、丝可是江南的四大支柱产业,若是每个行业都能缴纳一百五十至二百万两银子的税费,加上其他行业,足可以在支援北廷的同时,维持南廷的运转了。

  若是一两个行业出问题也就罢了,眼下的困难在于所有行业都不想足额纳税,并视足额纳税为头号敌人,尤以盐商为首,这就让崇祯不得不下狠厉手段来整

  请收藏:https://m.637e.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