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323章:军机大臣_明末黑太子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票就没有这个福利了,全凭拉关系,好在有资格出席会议的大臣都不是特别茛,好说好商量的话也能通过相关决议。

  实在不行的话,在拿到朝会上讨论,最后借助勋贵的力量强行通过,这只能算是最后的手段。

  帝国的内阁过强,就不利于皇帝。内阁过弱,又干不过各部,所以某太子打算在未来组建枢密院来平衡二者。

  这样更加利于自己收缩皇权的计划,只有如此才能迅速重大决策,避免像以前一样,在朝会上把人给骂躺下才能颁布谕令。

  现在成立枢密院的条件还不具备,因为枢密院就是要囊括殿外的很多朝臣,他们中的不少人都憋着一口气,打算跟某太子对着干。

  这要是给了怼翻太子的机会,他们一定会好好把握的,所以朝会往下拆是不利于某太子的,要拆就要往上拆。

  军机处便是向上拆分后的结果,虽然没有让勋贵也加入,但这样一来,决策速度就大大提高了。

  等到以后某太子缔造出来一批新的勋贵,譬如即将成为镇海伯的郑芝龙,那么就可以组建枢密院了。

  借助这群勋贵的力量,某太子就能彻底控制住枢密院,等于弱化了内阁与各部,让皇权高度集仲在自己手里。

  某太子当然不会傻到再把枢密院拆分成上下两院,一旦这样的话,下议院那帮渣渣会千方百计的阻止上议院通过的决议。

  只有一个枢密院的话,譬如五十个席位,其中有十多个席位属于勋贵,十多个席位属于亲太子的一系大臣,加起来超过二十五人的话,那就可以获得想要得到的投票结果了。

  不出现意外的话,这将是帝国统治机器的神经中枢,某太子未来将通过枢密院来控制整个帝国。

  军机处只不过是内阁与朝会之间的妥协产物,撑死算是向枢密院的一个过度品而已,与后来大清的军机处并不完全一致。

  这主要是源于某太子发现自己控制了内阁,居然还干不动七部,每每在朝会上被来自七部的官员给一顿乱怼,着实可恨。

  一味的更迭官员都不利于各衙门的平稳运转,所以想来想去,某太子便亲手早就了一个浓缩版的小朝会。

  主要初衷便是弱化朝会所有官员的议正能力,将大部分决策权力聚集到军机处的九个人手中。

  如果军机处模式再废废了话,某太子再启用其他模式,不排除提前重建枢密院的可能。

  “军机处就设在东宫院外,首辅与次辅在退朝之后便可在此办公,各部尚书若本衙门无事,亦可在此办公。若有紧急军情,这样方随时召开军机会议,不知诸位爱卿以为如何?”

  其实也方便蹭饭,不光是薄大才子,一群大臣也蹭饭上瘾,尤其是某太子开小会时提供的小灶,比朝会之后的午餐要好吃多了。

  对于这种白吃白喝的好事,

  请收藏:https://m.637e.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