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228章:提升产能_明末黑太子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子有意加大新铳的生产数量,不过厂里人手有限,将人力放在新铳上,鸟铳的生产速度便会大幅度降低。

  当下黄得功的勇卫营与保定总督杨文岳所率部队都需要更换大量鸟铳,而全部库存被洪承畴与孙传庭提了个干净。

  加上辽西部队的日常消耗(龟缩战术也是需要补充武器的),光是五万支鸟铳的订单,盔甲厂就得忙活一年时间。

  一天最多两支?

  幺鸡顿时有一种想要捂脸的感觉!

  这特么滴也太低能了吧?

  忍住没有发作,稍微想了想,才拿出了最为合适的解决办法:“本宫以为鸟铳要继续造,新枪也必须产。首先,安珉厂今后专门制造伙药,战车厂专门制造战车,将下属打造武器的人员与机械都剥离出来,悉数并入盔甲厂。其次,城内其他制造火炮与鸟铳之处悉数并入盔甲厂。本宫还会将楠京等地的工匠迁至京城,以扩大盔甲厂的生产规模,力争达到日产新枪一百支与鸟铳两百支!”

  刨去六十五天的零头,一年就算开工三百天,全年能制造火枪九万支,这个规模还是比较靠谱的,应该能够满足自己整军备战的需要了。

  如果还是达不到预期的话,那就将江南一带负责制造枪炮的工匠全部征调过来,把盔甲厂变成一座巨型的军火工厂。

  不论如何,东宫卫队所需的至少两万支新枪在一年之内必须下线,不能等到士兵都悉数完成了各项基本训练,在射击时还不得不用鸟铳来凑合。

  “生产工艺采用流水化作业模式,即专人专项专门打造一个零件。负责冶炼的工匠只须炼铁即可,负责锻造的的工匠只须打铁即可。新枪与鸟铳的每一个零件,小到扳机与铁圈,都要落实到每个人身上,由于每人只需负责一个环节,专注度便能大为提高了,发现质量不合乎规格的产品,也能及时追查到制造之人,这样便可以最大限度地提高生产效率。”

  幺鸡将枪身、枪管、燧发机关拆成三个大项,再把它们细化,譬如燧发机关分为弹簧、机心、阻铁等部件,争取几个工匠只须负责一个较为简单的环节,这样才能实现模块化生产。

  等到零部件都配齐了,再进行总装,由于数量较多,所以有不合适的部件便可以马上进行更换,送回去修缮,并不会耽误枪支的组装。

  “殿下英明,此策甚善,臣定按照谕令进行分门别类规划,尽快提高新……枪之产量!”

  刘峰并未如此实践过,可作为业内人士知道打造兵器其中的困难与障碍,稍稍一想便觉得太子这个方法极其可行。

  只要使工匠们手头的活计变得简单了,无需再一心二用,在多个零件上耗费有限的精力和时间,那么产量必然会大幅度地提高。

  盔甲厂在吸收多个其他厂的工匠之后,每天打造十支新枪或许可以实现,只不过刘峰对于“新枪”这个词语说起来还有些别扭。

  不管是官方还是部曲里,大家都说“鸟铳”或者“火铳”,“枪”是特指缨枪与长矛,可既然太子已经默认如此了,他们也只得跟着效仿了。

  但陡然更改说了多年的名词,大家便会感觉到颇为拗口,好在太子对口语上的错误从未计较过,只要说的是一个物件,没有产生误会就好了。

  “每支鸟铳造价几何?”

  幺鸡最关心的其实是这个,要是燧发枪在大规模量产之后的造价还比火绳枪高一倍,那自己得心疼死。

  燧发枪在射速上超过了火绳枪,但也只是相对而言,指望燧发枪能有冲锋枪的射速,就是在白日做梦了。

  以前火绳枪士兵每分钟可以打出两发子弹,换成了燧发枪之后,一分钟也就能射击三次而已。

  当然,在1660年世界上的主要部队都换装了燧发枪之后,全球第一支以“浪射”而闻名的军队就出现了,那就是拥有国家的军队——普鲁士!

  每分钟六发绝非吹出来的,如果敌人遇到都是由老兵所组成的普鲁士王牌部队,他们会见到每分钟七发的奇观……

  请收藏:https://m.637e.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