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164章: 蓟辽总督_明末黑太子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三位总兵立即跪倒在地,发誓效忠:“末将万死不敢!”

  当臣子的没人敢向圣上提出要求,仗都打成这样了,京城狼烟四起,太子能赏碗面吃就不错了,更何况是御膳,想来味道也差不离。

  “洪爱卿、孙爱卿及四位总兵随本宫先行前往乾清宫,觐见本宫父皇!”

  等吃完了你们再去见甩锅爹,在大殿里打几个饱嗝,那就乐子大了,传出去便是“目无君上”,说不定还会被某个挖空心思想出名升官的御史参一本。

  老洪头等边将见到甩锅爹的龙体之后也就放心了,说是皇帝驾鹤仙游,其实是暂时昏迷不醒,只要不死,外面就没法蹦达,即便真的驾崩,得以继承大统者也是太子。

  然后大家重新回到东宫这边,三个总兵真是每人都吃了三大碗,吃相比杨国柱好不到哪去,洪承畴害怕在太子面前失礼,所以只吃了两碗,还对这款拉面说了不少溢美之词。

  幺鸡让四只总兵回去休息,留下洪承畴汇报工作足够了,孙传庭可以旁听:“洪爱卿为本宫说说辽西各地情况到底如何?爱卿不必回去了,本宫会有重用,蓟辽总督另有人前去赴任,遂本宫要听爱卿所说的真话、实话,不听假话、空话!”

  某太子只是从地摊合订本与网络合订本上得到了一些相关信息,能否与本时空的情况对得上还两说,所以需要老洪头这个去过实地考察的钦差的叙述作为参考依据。

  既然不用返回山海关,洪承畴便有了底,不敢怠慢,垂首拱手道:“臣定知无不言,言无不尽!殿下,臣虽涉边务不久,但依臣看来,辽西疲糜,原因有三。其一,辽西军政长官频繁更迭,导致既定战略无法持续实施。其二,本地边将自成一体,已然成为尾大不掉之势。其三,屯田之法弊端极大,土兵若屯田安家,则无心战事,抵御与来势汹汹的东虏,定然是每战必败。”

  洪承畴之前的吴阿衡、张福臻、丁魁楚都在任一年左右,只有傅宗龙干的长一些,也不到三年而已,边疆大员频繁更迭,御敌战略必会朝令夕改,搞得下面不知所从。

  辽东巡抚只是个摆设,顶多算是蓟辽总督的副手,起到决定性作用的是后者,除非朝廷将蓟、辽二地分而治之,辽东巡抚才有实权,不过那样一来,蓟辽总督一职必将不复存在。

  而且经过洪承畴的明察暗访,发现贪墨饷银情况最为严重的便是辽东地区,朝廷每年拨付超过五百两银子,实际能有二百万两落到实处便是高效,大部分都被各级官员和将领给瓜分掉了。

  不论官职高低,每位辽地将领或多或少都参与其中,用得来的银子将本部人马私有化,表面上是朝廷的军队,实际只听从其一人号令,若有战事,投机取巧,违令脱逃者已经屡见不鲜。

  本地将领将贪墨之银用来笼络嫡系亲兵,对于大部分普通士卒则备受冷落,每月俸银领到一半便会暗自庆幸,底层兵丁都在混吃等死,如此部曲面对东虏铁骑,焉能打胜仗?

  受孙承宗“辽兵守辽土养辽人”战略思想影响,本地的土兵一边要屯田,一边要御敌,虽然以星罗棋布的堡垒为据点,虽固守或许有余,但进取之心却丝毫未见。

  由于辽东明军缺乏野战能力,老孙头的“两卫三所二十七堡”,最后全部变成了战术孤岛,清军可以逐一击破,要不是皇太鸡不想让己方伤亡太大,早就拔掉宁远和锦州这两颗钉子了。

  请收藏:https://m.637e.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