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1486章:假货出现_明末黑太子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币的购买力相当于后世的两角,只有乘车或者买糖果的时候用得到。

  最多加上购物时候找零而已,不能一点用没有,但用处并不是特别广泛。

  五厘纸币的使用范畴相对就比较广了,购买力相当于一块钱,可以买一两份报纸了。

  既然有实际需要,而且广大百姓的工资在短时间内不可能得到迅猛上涨。

  这就意味着面额纸币被淘汰的时间不会太短,最近二三十年都能用得上。

  那这两种面额纸币就有流通价值了,设计可以提上议事日程了。

  从着手设计到开始印刷,总计也就用了一年时间。

  设计占了十个月,印刷两个月,没有问题之后,便可以上市发行了。

  昊菁皇帝就没想到,最受欢迎的纸币居然是计划外的五厘纸币。

  广大百姓都认为五厘纸使用最为方便,是买卖双方最经常使用的面额。

  由于投放市场的前期数量比较少,各地都出现了排队兑换,且供不应求的情况。

  大明帝国的新本土根本不缺木材,印刷纸制品更是起家的项目。

  朱慈烺下令在两年之内,务必印出满足市场需求的足额纸币。

  只要广大百姓能够接受使用纸币,那么使用哪种面额的纸币就不那么重要了。

  朱慈烺就不相信百姓们都花五厘面额的,不花更大金额的。

  唯一的缺点是印刷面额纸币根本就不赚钱,甚至有点亏。

  好在能通过大额纸币的利润给补回来,否则印刷厂迟早得破产……

  前期额纸币缺货,不少企业老板为了给工人发工资的领头部分,就主动跟公交公司合作。

  从对方手里兑换额纸币,每价值一百元的额纸币可以给对方一百零一元,这就算是百分之一的利润了。

  更多的老板们闻风而动,也纷纷托门路、找关系,最后使得这项不是兑换业务的业务被炒到了一百零五元,甚至更高的价位。

  昊菁皇帝也听了此事,但并未下令各地的厂卫进行干涉,因为这种交易并不违法,抓他们干嘛呢?

  尔等吃亏上当都是自己的事情,朱慈烺的鹰犬就等着这里面有假货呢!

  有鱼上钩么?

  还真有,某位穷困潦倒的画家,家里穷得是在揭不开锅了。

  但是文人墨客是很有骨气的,宁可饿死也不愿意去工地搬砖。

  怎么办呢?

  自己画几张纸币!

  可这位不是专业人士,画出来的纸币只有百分之九十的相似度。

  水印就别提了,不过好在花钱的时候在傍晚。

  好在由于是准专业人士,选择的纸张在做旧之后,确实跟纸币比较相似。

  对方忙着收摊,买家也很大方不用找零了,故而根本没被看出来。

  用一元纸币买了些许商贩处理的烤地瓜,不能算成功,但确实解决了吃饭问题。

  于是乎,这位画家在激动之余,又开始加班加点地忙碌起来。

  有了上次的

  请收藏:https://m.637e.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