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第1398章:法国实情_明末黑太子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采取这一策略。

  “法国化”就是接受法国文化、历史、语言,放弃当地原有的文化、历史、语言。

  如果当地人不以法国为荣、不忠于欧皇陛下、不为法国利益考虑,那么法国化的进程也就有必要持续下去了。

  英语、西语、葡语倒是还能说,但官方的唯一语言必须是法语。

  这出自柯尔贝的建议——一个国家、一个元首、一个声音!

  此建议深得路易十四的认同,因为可以增加子珉的凝聚力和自己对地方的控制力!

  不认可这个策略的,都可以滚到海外去。

  一旦发现叛乱行为,路易十四授权当地驻军可以立即采取行动。

  从一六六七年,法国获得过半不列颠岛开始,不论是原英国本土还是原西班牙或葡萄牙本土,大大小小的叛乱就接连不断的发生。

  近七十年时间里,有据可查的叛乱次数就高达千余次之多!

  尤其是在发生过百年战争的英法之间,英国人就更不愿意向法王臣服了。

  自己的国王被侵略者流放到了北美,法王还成了欧洲皇帝。

  如此鲜明的对比就更加刺痛了英国人的心灵,叛乱行径此起彼伏。

  加上本土投石团伙在蠢蠢欲动,最终发生了围攻凡尔赛宫的无耻行动。

  导致了路易十四一直没让法国卷入从清军入侵中欧,到后来的“帝国战争”。

  法国与荷兰实现交换国土之后,让路易十四头疼的问题就可以丢给威廉三世去解决了。

  由此,法国国土也能进一步向东延申,直至更好的机会到来……

  在离行之前,路易十四已经安排好了国内的一应事务。

  可以说,自己暂时出国访问,某些歹人反而不好下手了。

  皇帝不在家,由将领负责弹压叛乱的话,不需要立刻上报,无疑下手会更狠的。

  某些欺软怕硬的家伙,也只能选择暂时偃旗息鼓,否则一顿炮击过后,是死是活就不一定了……

  路易十四也不需要担心将领参加叛乱,真这样的话,那就会演变成上次一样的情况,就是皇帝带着联军部队登陆本土!

  究竟是做死人好,还是活着享受品质生活更好,相信那些将领们都会做出明智的选择。

  唯有一条,那就是在半道干掉皇帝,然后再起事,或许还能成功。

  路易十四的基本出行线路是从巴黎出发,先坐火车到加莱,然后搭乘法国海军的战列舰前往波罗堡,登岸之后再经明帝国的北线铁路前往其都城。

  可以说,从巴黎到加莱是最容易下手的,之后就鲜有截杀的机会了。

  进入明帝国境内,路易十四和全体卫队成员在港口便可以登上装甲列车。

  铁路沿线都有据点保护,有电话线和电报线双保险,想出事也没那么容易。

  通常,路易十四都是事先跟威廉三世以及卡尔十一世商定,大家一起从波罗堡坐火车,免得路上半个月孤单寂寞。

  元首们能经常前往明帝国访问,一方面是对仙药的渴望,另一方面则是可以顺便带点对方的土特产,进而大赚一笔。

  用一百万进货,可以净赚一百万,等于在下次来之前,王室上下的开销都有着落了,这不就是手到擒来的好事么。

  当然,这全靠元首们与明帝国的皇帝的私人关系,否则派其他人来,是不会享受出厂价的待遇的。

  从某种意义上说,跟西非的那些部落酋长们维持关系的方式相差无几。

  你尊重我,我也尊重你!

  你不尊重我,我也不尊重你!

  你敢蹬鼻子上脸,我特么弄死你!

  请收藏:https://m.637e.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