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第1200章:东欧乱战_明末黑太子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从这里向南便可威胁到阿玉奇汗的牧场了。

  若是不想放弃伏尔加河下游的广袤牧场,就必须先打掉察里津据点里的俄军,方可高枕无忧。

  牧场对从大清来说跟第聂伯河平原地区同样重要,这是战马的主要来源,万不放弃。

  控制平原地区可以获得大量粮食,而控制草原牧场便可以获得战马。

  在不与蛮明的铁甲战车交锋的情况下,重骑兵仍然是作战时不可忽视的主力之一。

  这并非是主观臆断的想法,而是经历过实战检验的。

  在第聂伯河到顿河流域落脚之后,清军先后遭到了奥斯曼军队与波立军队的进攻。

  凭借强大的重骑兵部队的反击,清军才先后挫败了这两股敌人的入侵,站稳了立足点。

  消灭波立骑兵上万,被重创奥斯曼部队也达到两万有余,起到了震慑敌胆的作用。

  而波立与奥斯曼也处于战争状态,加上清军、俄国、瑞典、明帝国这四方,东欧地区已经变成了六国混战的局面。

  奥斯曼与瑞典都是明帝国的盟友,俄国与波立是同盟关系,清军自成一系,等于是三个军事团伙在互相较量。

  看上去没有盟友的清军最为孱弱,可实际上却是兵力最为雄厚的一方,实际可以投入的兵力超过六十万之巨!

  若是进行总动员的话,可能增至八十万!

  几乎等于俄国、奥斯曼、波立这三国在东欧投入的兵力之和!

  这三国也能进行总动员,但在不危急自身存亡的之前,不会这么做。

  俄国后来倒是做了,但为时已晚……

  在波立与奥斯曼先后被击败之后,清军等于上演了当年萨尔浒之役的一幕。

  经过多次试探,均遭到了惨败,奥斯曼便在意识到北方多出了一个实力强劲的对手。

  苏丹易卜拉欣一世觉得清军占据的地方实在没啥油水,便做出了妥协和让步。

  双方与德涅斯特河为界,划分势力范围。

  顺鸡在征求过群臣的意见后,便让大学士兼礼部尚书雅秦与奥斯曼使者签署了合约。

  若是可以通过妥协的方式来给自己减少一个敌人,这是奥斯曼与大清均乐意看到的结果。

  签约之后,奥斯曼军队不会北进,面临俄国压力的清军自然也不会在继续南下。

  除了派遣一部分兵力沿德涅斯特河驻防,由博洛与岳乐指挥,兵力为三万。

  清军的主力则一分为三,西北方向由鳌拜和尼堪负责,兵力达到十万。

  对付东侧的俄军以多尔衮的两白旗为主,檬古诸部和拉辛的哥萨克为辅,兵力接近二十万。

  剩下的主力皆驻屯在第聂伯河以西的南布格河至顿河流域,先行参加春耕生产,以保证秋收时获得足够的粮食。

  耕地被顺鸡视为头等大事,重中之重,在外敌对大清构不成致命威胁的前提下,就必须确保春耕的顺利进行。

  经过上一年

  请收藏:https://m.637e.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