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 45 章_穿进雷剧考科举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按照朝廷律例,乡试首场考七题,分别为四书三道,五经四道,考生选本经作答。

  当然,这七道题中又以“两个第一道”为重中之重。

  有书吏举着贴了试题的木牌来回走动,程岩快速一扫,见四书第一题为“百姓足,君孰与不足”,而《周易》五经首题则为“垂衣裳而天下治”。

  他将几道考题誊抄在纸上,又写上姓名、籍贯、本经等等,便闭目沉思起来……

  巷道中有巡考监察,由于程岩名声在外,刚才唱名时很多人都注意到了他,因此巡考们也不免多关注了几分。

  可半天一晃而过,程岩却一动未动。

  若换了其他人,巡考只会当对方肚子里没墨,但见程岩如此,他们则认为此子果真稳重,不愧是皇上看中的人才。

  对此,程岩并不知道,他只是想把题答得更好一些。

  院试他故意藏拙,但乡试却不会了。

  一来,乡试中人才济济,藏拙只怕会被挤下去;二来,程岩总要对得起皇上的夸赞,若文章不好,岂不是落了皇帝的面子?

  “偶像包袱”极重的程岩,在冥思苦想两个时辰后,终于提起了笔。

  “民既富于下,君自富于上。”

  破题之意很直白,即“如果百姓治富于下,国君当然会治富于上。”

  这道四书题出自《论语》,其核心便是“富民”。

  当时鲁国财政十分困难,鲁哀公便问孔子的弟子有若,“如果遇上饥荒,又该怎么办呢?”

  有若回答:“可以消减田税,只抽百姓一分税。”

  鲁哀公很不解,鲁国现在只抽两分税都不够用,若再减少一分,还不得穷死?

  有若却说:“只要百姓富足了,国家就不会贫穷;反之,如果对百姓征收过甚,必将使国家民不聊生,那您又怎会富有呢?”

  此题答起来并不难,但要答得出彩还是要下一番功夫。

  首先,你要明白主考官选择这一题的意义。

  程岩琢磨了杨文海的性子,认为其表面上是让考生阐述儒家的富民之方,但真正用意无非是想跟土改新政扯上关系,拍一记皇上的马屁。

  因为圣人所说,皇上正在施行。

  但你也不能真拍马屁,毕竟这是一场考试,皇上虽说不年轻了,但还不至于昏聩至此。

  你要借圣人之口讲出你的主张,并且让读卷的人知道,那些美好的前景,皇上正在带领我们实现。

  因此,程岩先是论述了一番“富民”的重要性,又相继提出了“节爱用人”、“什一而征”、“先足其民”等等观点,从而推衍出民本、仁政的结论。

  由于早已打好腹稿,他写起来一气呵成,挥洒自如,很快便作成一篇。

  细细检查一遍无错后,程岩没有急着誊抄草稿,而是看向了后两道四书题。

  后头两道都是截搭题,所谓“截搭”便是将句子截断再行牵搭。比如第一句

  请收藏:https://m.637e.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