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80章 “嚯,这颅骨很结实啊!”_满级考古大师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80章“嚯,这颅骨很结实啊!”

  “身长米!”

  “体重公斤!”

  “全身无一根毛发!”

  “皮肤基本完整!”

  “前额正中和两下肢膝盖部位,略有缺损!”

  “口张开,三十二颗牙齿完好,且很牢固,舌头上卷!”

  “报告!舌下有一块异物!”

  原本老神在在的听着医学专家们对古尸进行外表体察的孔建文,咻的一下就冲到了汇报的那位专家面前,一把将他从古尸口中取出的异物夺了过去。

  细细辨认了一下,可以确定这是一块玉器。

  这让孔建文立马就联想到了玉唅。

  众所周知,汉代的人,死后通常会“玉九窍塞”。

  简单的说,就是在身上的九窍塞入玉殓具堵住。

  寓意是不让灵魂从肉体出窍,这样便能保存肉体的不腐。

  这玉九塞包括了玉眼盖一对、玉耳塞一对、玉鼻塞一对、白玉蝉唅一个、玉肛塞一个和玉阴塞一个。

  之前,在简单打量古尸的时候,考古队的大家并没有在古尸面部看到玉眼盖以及玉鼻塞。

  孔建文还以为这具男尸并没有为自己打造玉九窍塞呢。

  没想到,男尸的口中却含有一块玉唅。

  “怎么样,是玉蝉吗?”李教授和陈翰也连忙好奇的凑了过去。

  古人很注重玉蝉,生以为佩,死以为含。

  具体分析,主要是因为古人并不清楚蝉的具体生物特性。

  只是见蝉能够在秋凉之时从树上钻入土中,等来年春暖再从土中钻出爬上树。

  好似是一种能够周而复始,生生不息,不断重生的生物一般,很是羡慕。

  自汉代以来,皆以蝉的羽化比喻人能重生,包括道家崇尚的羽化得道,也是自“蝉”而生。

  所以古人将玉蝉放于死者口中称作“含蝉”,寓意是希望墓主人能像蝉一样,精神不死,蜕变再生。

  期望死者可如蝉一般,脱胎于浊秽污垢(泥土)之外,羽化成仙。

  这是一种很美好的寓意。

  只是,让孔建文有些意外的事情出现了,细细打量之下,可以看得出来,这个被墓主人含在嘴里的玉器,并非是蝉的形状,反而四四方方的,有点像汉印。

  “这不是个玉蝉,是块印!”

  孔建文连忙捧着这块玉,拿到水边简单冲洗了一下。

  玉是最耐保存的东西了,毕竟本来玉就是一种矿石,结构非常稳定,放千年万年都不会坏。

  所以清理起来也完全可以大胆一点。

  再加上这块玉印是被含在嘴里的,相对来说还是很干净的。

  “白色的,一点光泽都没有,并不是上好的玉材啊。”一边清晰,孔建文一边还在摇头可惜。

  这块玉的材料真的很一般,外观看起来,更像是一块白砖,而非剔透晶莹的玉。

  但是对于考古工作者来说,文物自身贵不贵重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文物本身。

  像烂成一团淤泥的竹简

  请收藏:https://m.637e.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