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358章 特殊的三叉形玉器_满级考古大师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358章特殊的三叉形玉器

  “根据成组锥形器、三叉形器、钺等性别指示特征明显的玉器推测墓主为男性。”

  陈翰趴在M1号坑内,脸上满满的喜色。

  M1号墓,简直是个大宝藏。

  长不过2.78米,宽也才0.7米的内棺里,塞了非常多的随葬品!

  除63、64号玉珠出土于棺内填土靠上部外,其余器物均出土于靠近棺底的位置。

  随葬品编号65件组,以单件计175件!

  其中玉石器55件组,以单件计165件!

  包括玉琮1件、玉璧9件、玉钺1件、石钺8件、成组玉锥形器1组7件、玉冠状器1件、玉三叉形器1组2件以及玉柱形器1件、玉端饰10组12件以及大量玉管、珠等。

  这些随葬品集中分布于墓坑东部人骨残迹周围,随着人骨的残骸,一同被陆续发现并且标号。

  如此多的随葬品,在历来良渚遗址的墓葬发掘中,都是没见过的重量级墓葬了。

  一共65组,175件随葬品里,足足55组,165件都是玉石器。

  整座墓的随葬品,几乎全都是玉,充分表明了墓主人的生前地位和权势有多高。

  就目前的考古发现而言,良渚古城内外分布着大量的良渚文化时期墓地。

  从位置上看,有城内墓地和城外墓地。

  从等级上看,有王陵级别的墓地、高等级的家族墓地、一般平民墓地等。

  只有高级墓地中,才会出土玉琮。

  这些墓地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类。

  第一,祭坛大墓,有瑶山与汇观山两处。

  他们都属于良渚文化早期,结合祭坛的地位和随葬品,我们大致可以推测,能够葬在此处的,应该正是古城营建之时的最高统治者。

  这就意味着,他们很有可能就是良渚古城早期的建设者。

  第二,宫城王陵,有反山一处。

  它是一处与瑶山、汇观山排葬方式相似的墓地,不仅占据了最为核心的位置,而且在整个良渚文化分布区内也是同时期等级最高的。

  不出意外的话,这应该就是古国时期,良渚王与良渚王后的墓葬。大名鼎鼎的玉琮王就出土自这里。

  第三,外郭墓地,有文家山、仲家山、卞家山三处。

  第四,城外墓地,以及一些零星的良渚文化墓葬,但尚未揭露出较大规模的墓地。

  并且,到了良渚文化晚期,古城最初设计的格局一定程度上已经不存在了,宫殿区附近、水坝上都可见一些晚期小墓。

  第三的外郭城墓地,大概率应该是平民墓地,而城外的墓地,更是散落居住在良渚古城外的乡下平民的墓地。

  而这次新发现的姜家山墓地,位置在内城之中,并且紧挨着内城莫角山台地,也就是良渚古国宫殿区。

  再加上在M1号墓发现了如此多高级的玉器。

  很显然,姜家山墓地,补足了

  请收藏:https://m.637e.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