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290章 天珠_满级考古大师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290章天珠

  一枚玉塞,引发了大家的诸多打趣。

  不过说来说去,这也不是啥多离奇或者惊讶的事情。

  玉九窍嘛,刘贺作为当过帝王的人,塞九窍很正常。

  最多,就是拿一个战国时的把玩件,用“二手货”的行为让人感觉有些奇怪罢了。

  但是人家墓主人自己都愿意这么做,那陈翰他们这些局外人,自然是也没啥议论和说笑的理由了。

  三维扫描,画图,详细记录随葬在刘贺内棺里文物的位置关系。

  不大的实验室内,十几位考古人员井然有序的忙碌着。

  负责三维扫描的,在电脑后头不断的建模,试图用计算机复原刘贺内棺的情况。

  画图的,根据出土物的样子,现场进行临摹绘画,时不时的还画一下目前内棺里的文物位置图。

  负责清理内棺的考古人员,则一个个趴在搭在内棺上的浮动平台,伸着两根胳膊,拿着竹签仔细清理内棺的文物。

  “太漂亮了。”

  “这是一个小带钩。”

  “刘贺腰间挂了很多带钩啊。”

  “这是一把玉刀吧?”

  “精美,真的精美!和田白玉做的玉刀,还是第一次见!”

  刘贺的腰间,是随葬文物最密集的区域。

  西汉人,或者说大部分汉人王朝,对身上的穿戴,都有严格规定。

  其中,腰部是最重要的位置。

  不管是玉佩,还是挂坠,又或者刀剑、香囊,只要是需要佩戴出门的东西,那都会放在腰间。

  而怎么放在腰间?

  就是要靠着玉带钩了。

  所谓的玉带钩,就是一个两头都是钩子,并且钩子相反的玉器。

  上头的钩子,勾在腰间的腰带上。

  下头的钩子,则用来悬挂需要佩戴的东西。

  按照西汉的风格,左边的玉带钩应该挂剑,右边则是挂刀。

  剑,是防身的剑,挂在左边,是方便御敌的时候可以用右手迅速拔除剑来对敌。

  而刀,倒不是杀人的武器,而是笔刀。

  西汉主流的文字载体还是竹简和木牍。

  而竹简和木牍刻字都是用刻刀的,也就是笔刀。

  所谓的“刀笔吏”,值得就是官衙里专门负责捉刀抄写刻录公文的小吏。

  汉代人,但凡是有文化的,肯定都要在右边挂一把笔刀。

  贵族用玉带钩,挂玉刀,装饰意义大于实用意义。

  穷人不用带钩,直接将青铜笔刀插在腰带上,更具实用意义。

  而刘贺,作为一个拥有一整个库房藏书的文化人,显然是需要佩戴笔刀的。

  不过他的笔刀,是用上好的和田白玉制作的玉刀。

  看起来,确实非常好看和精美,出土的时候引发了考古人员的阵阵惊呼。

  但是要说多实用嘛,那显然是不可能的。

  再坚固的玉,也就是个石头而已。

  石头做的刀,能有多锋利?

  可能拿来削东西,也还算凑合。

  毕竟石器时代的时候,大量原始的玉

  请收藏:https://m.637e.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