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118章 系统宕机了?_满级考古大师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118章系统宕机了?

  曾公求的墓,在被盗扰过,还能保存这么完好,出土了320件随葬品,这可把陈翰他们羡慕坏了。

  比起好运的枣树林墓地,文峰塔这边接连发掘的M1和M2墓,都被盗扰的非常严重,只出土了几十件文物。

  其中青铜器更是不足20件。

  这也让社科院考古所的同志们,全都憋了一口气在胸口。

  随州的这三个考古发掘项目,几乎是同期进行的。

  进行三个项目发掘的各单位,自然也有那么一点点较劲的心理。

  之前一直都是文峰塔墓地这边领先,先是发掘到了一代曾侯墓,发现了曾侯舆夸耀自己救了楚王的铭文。

  这让“曾随之谜”,再次被国内学者们重新提起,广为热议。

  不过这次的热议,不再是争论,而是通过曾侯舆编钟的出土后,大家已经纷纷抛弃了“曾灭随”“随灭曾”“曾随并立”等等猜测。

  大部分学者都认为,曾随是同一国,基本已经是可以确定的事实了。

  从学术界的角度来说,曾随同为一国,已经是毋庸置疑的事情了。

  毕竟曾侯舆编钟上都记载了楚昭王奔随被救的故事。

  只是编钟上记载的故事主角是曾侯舆,而不是随侯。

  以证据分量来看,目前传世的历史文献,分量是没有出土文物重的。

  虽然史书上记载的这个诸侯国叫“随”,但是亲身经历,并且将经历铭刻在编钟上的这位诸侯却自称是曾侯。

  一个是他人辗转收集打听之后,纪录下的历史。

  一个是当事人的自述。

  哪个更可信,答案显然不言而喻。

  只是为什么曾国在史书纪录上,却会被称为“随”,却依旧是一个困扰国内学者专家们的问题。

  当然,一些历史学家也陆续提出了一些猜想。

  包括陈翰认为的,也许这个“随”是指随地,曾侯治随地,所以就被称为随,也被不少专家提出。

  只是这个事情暂时是不会有答案了,而且可以预见久远的未来也不可能解答。

  毕竟历史是过去式了,一些缺失了的记载,消失在历史长河中的问题,终究是不可能找寻到答案了。

  不过这不重要,只要确定了曾随是一国就行。

  然后,编钟铭文上发现的“伯适”和曾国始祖“南公”之间的关系。

  又再次引发了国内各大研究先秦历史的学者,热议和讨论。

  他们这段时间,都一直抱着文峰塔M1号墓出土的铭文在不断钻研。

  也出现了各种各样的猜测和推断。

  有认为“伯适”并非是南宫适,他们其实是两个人的。

  也有认为“南公”其实是曾国一系世袭的封号。

  总之,各种对“南宫适”和曾国以及曾国世系的猜测,在学术界内部都快炒成一锅粥了。

  只是,当枣树林墓地出土了一大堆礼器和乐器之后。

  学术界的目

  请收藏:https://m.637e.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