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二百六十九章 解密_诸天:从埋葬大清开始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的学派思想,李凤鸣脸上露出凛然刚正之色,正容道:“我们学的是孟圣民贵君轻思想,君臣之间是相对平等的关系,对彼此互相都有要求,并非一味无原则的死忠。君之视臣如手足,则臣视君如腹心;君之视臣如犬马,则臣视君如国人;君之视臣如土芥,则臣视君如寇雠。当今天子视天下人为犬马草芥,我等士人为名请命,自不会愚忠昏君,名为忠良,实为国贼。”

  这种精神感染了李原,孟子思想在封建时代,一直都是被统治者排斥的学说,民贵君轻这一套,对皇帝来说,当然是最大的政治不正确。

  不过孟子之所以为圣人,自然也是因为其思想有可贵之处,历代以来,崇尚者不计其数,尤其是在这个各学说百花齐放的世界,更不可能被禁绝。

  这也是大赵皇室一直对鹿门书院多有猜忌的原因之一,对方从本质上对皇权就没有发自骨子里的臣服和敬畏,希望与世同移,通过改变来让世道变的更好。

  但对于既得利益阶级来说,恰恰最希望的就是稳定,阶级固化才能保证他们的利益不受损害,才能永远做人上人。

  而每一次变法,都是在重新分配利益,是对既得利益者的触犯,所以才拼命阻止,不流血就不可能变法成功。

  这就是变法派和保守派从根本上的立场差别,矛盾难以调和,除非一方彻底的击败另一方,否则争斗就不会平息。

  可是在大赵,两派之争延续百余年,此消彼长之中,根本难以彻底分出胜负,到了如今,变法派似乎已经厌倦了这种无休止的争执,又对皇帝彻底失望,在局势逼迫下,打算直接掀桌子了。

  而他们选择的方式,就是扶持大周复国,直接取代大赵,让历史天命重回正轨,既彻底摆脱无休止的争斗,又能破后而立,希冀挽救华夏沦亡的天命。

  当然,这或许只是一部分年轻人的激进做法,未必就得到了老一辈的支持,比如范仲淹、王安石、曾布、章敦大佬,不一定直接参与其中。

  李原脑中各种想法闪过,不过心里却明白,既然李凤鸣已经搞出了不小的动静,只怕难以瞒过王安石、孟浩然这两位鹿门书院前辈,既然他们没有出面阻止,那大概也是默许的。

  想到孟浩然,李原脸上闪过异色,这位大堂山水诗人,他自然是不陌生,乃是邹城孟氏出身,亚圣孟子嫡系苗裔,也是迄今为止,活的最久的一批老怪物之一,是真正的骨灰级巨擘,儒门两大定海神针之一。

  像这样的老怪物,三教之中都有那么一两个,但绝对不多,当年鼎鼎大名的仙宗十友、酒中八仙,到了如今,也不过只剩孟浩然一人而已,其余的要么武学天赋不足,要么中途陨落。

  而其中武学上最为惊才绝艳的,就属王维、孟浩然和李白

  请收藏:https://m.637e.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