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1591章 牵一发而动全身_亮剑之军工系统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着把防空系统的射程问题拿出来一说,研究员们就纷纷点头表示应该增加防空飞弹的射程。

  苏教授皱着眉头问道:“可是团长,这防空飞弹的射程增加到多少公里合适呢?”

  “我粗略计算了下!”王学新回答:“射程至少要增加到20公里,这样我们差不多就有一分半钟的反应时间,在这个时间内我们才有可能保证自身的安全!”

  王学新所说的“保证自身”的安全,就是万一鬼子打算用一架战机来换一套防空系统,也就是全速俯冲向防空系统试图将其击毁,防空系统在这时间内才有可能赶在其前头将其摧毁。

  “20公里!”苏教授说:“团长,这就不是简单的增加燃料的问题啊!因为增加燃料就意味着增加飞弹弹体的体积,另外燃料自身也有重量,于是就需要更多的燃料支撑这些重量飞得更远,其结果就是体积重量越来越大,由于体积大受到的空气阻力也会增大,结果又需要更多的燃料……”

  王学新明白这个道理。

  简单的说,就是20公里的射程虽然是10公里射程两倍,但由于燃料及增加弹体本身存在重量,于是20公里射程的飞弹其需要的燃料要远高于10公里射程飞弹。

  接着就会出现一系列的问题:弹体和重量都增加了,那么原本一辆汽车能携带两枚飞弹现在是不是只能带一枚?

  如果只带一枚,战斗力是不是因此锐减?

  如果要保证同等的战斗力,是不是就要更多的汽车?

  这么多汽车是不是会使目标增大变得更容易被敌人轰炸?

  会不会有后勤的困难,比如需要的汽油也更多……

  可以说是牵一发而动全身。

  王学新也没想到事情会这样越来越复杂,仅仅只是一个增加射程的问题就要重新设计过整套防空系统,而这又不可能在短时间内实现。

  而进攻奉天的战斗又随时都有可能打响。

  那是,如果防空问题没有解决而鬼子又真的装备了“坦克开罐器”,八路军的攻势是不是还没发动就注定要失败了?

  苏礼国提出了一个建议:“团长,我们为什么不提前做准备?这样即便只有不到一分钟时间,也有可能将敌人来袭战机击落?”

  “怎么做这样的准备?”王学新问。

  “我们的飞弹虽然只有十公里的射程,但雷达却有三十公里的观测范围!”苏礼国说:“敌人战机一旦进入我军雷达观测范围我们就做好发射飞弹准备,只要它们一进入10公里射程就马上将其击落……”

  王学新摇了摇头,说:“这方案听起来的确可行,但实战的情况会比我们想像的复杂得多。比如敌人战机有可能与我军玩声东击西的那套把戏,他们知道我们防空系统的位置,也知道我军防空系统的射程,于是就频繁进出我军射程范围,如果我方飞弹在其一进入射程就发射……最可能的结果是我军飞弹被敌人引诱到全部发射完却没能击落一个目标!”

  王学新这么一说苏礼国就没声音了,他知道实战的确像王学新说的那样,鬼子可不会傻呼呼的上来就直接与防空系统拼命。

  请收藏:https://m.637e.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