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111章_大晋风骨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祖逖得到消息,露出久违的笑容。

  陈留郡原本就是必死之局,如今在祖逍的运作下,却留下三千精锐之师。

  这是战略上的胜利,也开创了一种全新的局面。

  他之所以要等这两天,就是为了等待此消息,祖逍太年少了,强行接掌北伐军不是不可能,但肯定不能服众。

  之前他在武昌立下的功劳,具有很大的偶然性,不足以证明他的才能。

  这次游历北方,他搜集到的兵力情报和绘制的军事地图,都可以作为一种功绩。

  但这还不够,唯有陈留郡的战役,虽败犹荣,才能直接证明他在军事指挥上的天才,和战略布局上的能力。

  “你做得很好。”

  祖逖这辈子赏罚分明,唯独对这个继承人,一直很严格,从未出口表扬过他。

  “我已经安排好了,从明日开始巡视军营,第一站就是--虎牢城。”

  虎牢关?

  这是北伐军抗胡的最前沿,北临黄河,西接成皋,地理位置非常重要。

  去年他病重之时,仍然担心城南没有坚固的壁垒,易被敌军攻破,特意派从子祖济率众修筑壁垒。

  病重时依然不忘了督促修筑虎牢城的防御工事,并且抱病亲自赶往现场指挥。

  直到后来劳累过度,吐血倒在了工地上,这才被送回雍丘城养病,而祖逍也正是在同时期穿越过来的。

  如今的虎牢城,军事方面由祖逖的侄子祖济掌管,而参军桓宣形同监军。

  桓宣此人很特殊,他长袖善舞,八面玲珑,既是祖逖的好友,也与刘隗、戴渊等人过从甚密。

  他与朝廷许多派系的大臣都有些关系,也因此晋元帝才会把他派到虎牢城来,也就是监视之意。

  祖逍特意收集过桓宣的资料,发现此人十分矛盾,从当年祖逖踏上江北开始,他就一直倾力相助。

  当时的祖逖只有两千人,晋元帝对他的态度也十分冷漠,虽然封了个奋威将军的名号,其实只是个空衔。

  而豫州刺史的职务就更是个笑话,当时的豫州,大部分都在石勒的掌控之中。

  如此情况下,朝廷绝大多数的人都对他冷眼相待,甚至还等着看他的笑话。

  恒宣出身世家,为义阳太守桓诩之孙,冠军长史桓弼之子,为人谦善笃厚,人缘颇好。

  他的起点颇高,是早期就追随司马睿的臣子之一。

  建兴元年(313年),时为琅琊王的司马睿担任朝廷左丞相、大都督,此时桓宣便是丞相府的舍人。

  当时有坞堡主张平自称豫州刺史,樊雅自称谯郡太守,各自占据城池,拥有数千兵众。

  司马睿认为桓宣诚实忠厚,而且和张平、樊雅是同乡,于是任命桓宣为参军,派他前往收抚张平和樊雅。

  恒宣口才非凡,凭着一张嘴说服了二人,跟随桓宣到丞相府请降。

  司马睿大喜,立即给他们都加了四品将军官衔,仍然让

  请收藏:https://m.637e.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