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八章 反转,打脸,轰动!_重生之娱乐风暴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是,却从来没有感觉到,像这样一部电影,如此的让我大笑不止,不得不说。徐争导演监制的主演的电影,没有让我们失望。

  先说喜剧电影的类型。两大类,一类是靠演员个人表演,夸张的肢体动作,丰富的面部表情达到效果,譬如卓别林,金凯瑞,周兴迟,还有《泰囧》,在他们的电影中。剧本主要起推动剧情的作用,对白中不会穿插很多笑话。导演在拍摄时,给予演员创作的空间很大,这样的好处在于,往往可以依靠演员的个人特色,把整部影片的水准拉高。

  若论最经典的例子,恐怕就是《97家有喜事》,黄百明深知自己那一套东西已经快要穷途末路了,拉来了如日中天的周星驰,最后的结果是那部票房口碑特别的棒,黄百鸣艰难的在贺岁档赢了一次。(插一句,如今黄百明仍然在用着几十年前的堆砌笑话的手段在内地每年进行一回捞金的卑劣行为),这种表演方式也有缺点,表演过分夸张,或者不到位都会直接导致该片成为一部纯粹的烂片,譬如金凯瑞的后期作品,还有很多内地制作的大部分喜剧,演员没有任何参照,没有经验,撒了欢的扭曲着自己面部肌肉,那表情让人看了感觉像便秘,又好似难产,不提也罢。

  还有一种类型就是靠各种段子,笑话组成的剧本,这类影片情节简单狗血,但是最容易出效果,而且特别容易产生出经典流传的句子,如张国立在《手机》这部电影里说了两句特别经典的话,分别是“做人要厚道”,“二十几年睡在同一张床上,确实有些审美疲劳了。”

  冯小岗的早期大部分喜剧,亚当桑德勒的电影都是这个类型的电影。冯小刚绝大部分都是与王朔合作,这两人都是写相声段子,情景喜剧的高手,《甲方乙方》就是一个很好的体现,设计出的人物没有什么个人特色,故事天马行空,纯粹为了搞笑而决定故事走向,但是故事内人物的言语戳中我们的笑点。这就是早期冯小刚的手法。(再插一句,这也是为什么冯小岗永远处在张导之后,成不了大师级别,看看张导的《有话好好说》,两人的差距太大了)随着网络的发展,人民群众的接触面越来越广,消息的传播速度越来越快,一个段子还未等你运用到电影中去,人民内部已经消化完了,等电影上映时,纷纷指责你抄袭网络段子,可这种东西又没有版权,即使抄袭了也无人来收版权费,况且票房都还不错,于是乎,一大批靠整合网络段子的电影雨后春笋般接踵上映,往往最后的效果都还相当不错,譬如非诚勿扰2。

  昨晚看完了《泰囧》,第一幕陶虹就出来了,确实有些意外,再然后是黄博,看惯了他演的地痞流氓,突然来了一个正经的商务

  请收藏:https://m.637e.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