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一百六十章:开榜_不聊斋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陈唐笑道:“距离开榜,还半个多时辰呢,现在去吹风?就算吹风,也得先填饱肚子。”

  掌柜也笑了,觉得这位年轻士子实在笃定,与他人的表现截然不同。不知是心性如此呢,还是自信满满。

  不用多久,一大碗面便摆到陈唐面前,热气腾腾,虽然没有肉,但有个荷包蛋,算是加了菜。

  其实客栈一早便让人开始熬八宝粥,提供给士子们吃,有着好兆头的意思。但这个点,那粥早被吃光,只好煮面了。

  陈唐也不在乎,有吃便行。吃好面后,稍作休息,他便背负书箧,慢悠悠地朝着贡院走去。

  天子试的制度与规矩,和记忆中的科举有所区别,最大的一点,便是没了会试这个环节。另外,也没有殿试的过程。换句话说,所有的进士名次,一甲二甲三甲,在放榜之前,就已经定下来了。而被取中的进士,将择日参加琼林宴,到了那时,才有看见皇帝的机会。

  陈唐记得,印象里的殿试,就是直接面圣,等于是一场面试。说“以貌取士”,亦不为过。长得歪瓜裂枣,不够端正的,哪怕文章写得再好,也不可能名列前茅。悲催的话,直接从一甲给扔到三甲去,这样的例子,并不罕见。

  在殷国,没有殿试一说,但举子报考的时候,登记信息,包括形体相貌等,都有专人描绘记录了下来,同时还有画像为证。这份信息,在最终圈定名次的时候,可做参考。

  而最后的名次排列,也是要呈交给皇上过目,以朱笔定夺。

  虽然不是直面而观,但也相差不多,毕竟在琼林宴上,皇帝还是会接见一众新科进士们的。如果出了差错纰漏,那负责审核士子信息的人,可就难逃干系,将会被定为“欺君之罪”,人头落地。

  这样的规章制度,有利有弊,终归是不同历史展下的不同产物,自然有着它的存在合理性。

  天子试录取进士,分为三甲,一甲三人,为进士及第;二甲数十人,赐进士出身;三甲三百余人,为同进士出身。一般而言,名列第三甲的话,基本都是从文书一类的闲职小官做起。毕竟官帽子多,但吃香的实权官位,总是很抢手的。

  天子试放榜的流程,和举子试大同小异。每省举子试录取的人数,多的才几十人,少得十个八个,可由小吏,高声宣读出所有考中的人的名字。

  然而天子试不同,光第三甲,便有三四百人之多,一个个念的话,走这流程,一天下来,估计都不够用。也显得繁琐啰嗦,所以便取消了宣读,直接把该榜单张贴出来,公之于众,一看即可。

  不过到了第二甲,第一甲,还是会高声宣读的,以表隆重。宣读之后,再张贴金榜。

  一共三张榜单,从低到高,次序分明。

  此时贡院的榜墙之外,已是人山人海,黑压压

  请收藏:https://m.637e.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