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五十四章 不能接受_唐朝工科生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一篇《阳精论》,说这阳精里面有虫子,跟蝌蚪一般……这蝌蚪,就是子嗣。”

  “呸!你球囊里才存的蝌蚪!”

  “那可是吴王殿下!”

  “吴王殿下怎么了?吴王殿下怎么了?”

  碛南军的骑军营帐中,军官们的论点,一下子飙出去十万八千里,一群大兵在激烈讨论,自己射出来的到底是不是蝌蚪……

  安菩一肚子的话,直接就被憋了回去。

  蝌尼玛的蚪!

  关起门来讨论,都一股子生栗子的味儿!

  因为李恪的那篇文章,安菩现在已经不能接受张德偶尔会说某某人孩子气的那个“孩子气”。

  孩子气……入娘的孩子气!

  贞观十七年因为中国地方的震荡,西军也发生了变化,大头兵们原本以为,博陵崔氏那必须得高大上。然而万万没想到的是,博陵崔氏裹挟了大量的“同犯”跑来西域,结果识字率还不如西军。

  鄙视。

  虽然大兵们不会写诗,但博陵崔氏子弟们扯经史子集,他们也是当放屁,老子拎着刀砍人,要那玩意儿干嘛?

  识字数量是衡量“有文化”“有深度”“有内涵”的唯一标准,大兵们是这么想的,为什么这么想?将军说的!将军为什么这么说?武汉有条江南土狗写信时候,就提了这么一嘴儿。

  没当真的。

  小蝴蝶不能扇翅膀,幺蛾子就能扇了?

  这也导致博陵崔氏一帮落魄鬼到了西域,本来还想摆谱,心说老子满肚子的学问,你们写个文书的,不还是得求到老子?

  然而万万没想到的是,西域公文从来不要“微言大义”,只要精准、明确、清晰。口令得让火头军听明白,还得让民间武装团伙也听明白。

  “曹宪误我诸夏——”

  咆哮的崔氏子弟不计其数,但又不得不拿起《音训正本》,老老实实地学“拼音”,学简体字。

  惨无人道,惨绝人寰……

  除此之外,博陵崔氏的大多数人都万万没想到这里真的就做到了“耕者有其田”。因为不去“耕其田”的,没饭吃。

  简单,粗暴,恶心,恶心至极!

  农庄充满着梦幻主义情调,军屯的隔壁就是商屯,商屯的老板还时不时过来串门,就琢磨着,是不是能多匀个万儿八千亩……

  “商贾贱人,焉能辱我——”

  然而这些“商贾贱人”,还真不是一般的贱人,他们能在敦煌说得上话。西军总司令那里,那是挂了号的,“拥军”项目做了多少?就说这粮食吧,商屯收成粮食换了盐业产本,完了多出来的粮食,基本就是福利。

  一个汉子,一天只要能保证有三斤好粮食,美娇娘随便挑啊,只要对着胡女硬的起来,下得去鸟,那是一点问题都没有。

  有些个“民兵”性质的单位,也就是靠这点福利,在西域解决了个人婚姻问题。不但脱了单,还成了家,立了业。

  这样的商人,敦煌方面别说敦煌宫,就说这西军大本营,能不支持扶持?尽管这些商人一开始,那是冲着皇帝爸爸的盐业产本去的。

  无所谓!

  博陵崔氏遭受了大清洗,但好歹没有遭受大屠杀。来到西域还死了不少人,但活下来的更多。

  照理说,一切从头开始,将来,应该还是能够有将来的。

  可是万万没想到的是,西域和他们经史子集中的西域,根本不是一回事。

  画风不一样啊它!这和说好的西域不一样啊!

  “法外之地!法外之地!法外之地啊——”

  博陵崔氏的子弟们咆哮着、怒吼着,不是因为胡风易俗,不是因为人民人种,而是这里的做法,这里的准则,透着一股子让世家大族绝望窒息的气息。

  这种气息,太熟悉了。

  请收藏:https://m.637e.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