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四十一章 政策空子_唐朝工科生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产本”到手,立刻就能从丝路走甘凉,路过青海之时,弄一批盐直接就入关。

  关外搞不好还能和诸羌换上一批牛羊物资,到巴蜀出手牛羊,到长安被人“抢劫”一批青海盐,又恰好“捡到”一批意外之财,然后剩下的青海盐,就能很顺利地通过汉水云梦泽,直达汉阳码头。

  而汉阳这里,沔州长史跟竟陵县令关系不错……

  之前丹阳郡公又给竟陵县令帮了忙,加上血脉上更是父子关系,怎么地……也不能不给点面子吧?

  好吧,就算不给这个面子,怎么地丹阳郡公和卫国公关系糟糕,帮忙殴打一下卫国公的儿子,也不是不可以的吧。

  这就可以了。

  尼玛……

  老张心中暗骂:这李客师够奸的啊,这样的政策空子也钻?

  不过听上去相当的科学啊。

  光靠驻军来屯田,那还打不打仗了?让西域杂胡来帮忙屯田,到时候他们手中有粮心中不慌,喝点酒吃点猪肉就想跟希木叶尔人一起念一句“孔夫子阿克巴”,结果喝醉了砍错人,那怎么办?

  所以说,屯田也得根据牛顿第一定律啊。

  “这盐……咱们这里,怕是不会要吧。”

  肯定不会要啊,江汉平原这里,盐价相当的低,一般人还察觉不到。但实际上,因为张德的缘故,海州登莱沧州的海盐,规模相当大,只是比较隐蔽,主要消费人群,是石城钢铁厂、河口市舶司之流。

  民间一时半会儿,还沾不到这个光,享受不到这个福利。

  青海盐实际上的销路,还是存在的,华润系的外围,或者说下级经销商以及配套企业,还是有能力消费也有意愿消费。

  毕竟,发苦的盐巴,又有几个人爱吃?

  “还是有销路的。”

  张德琢磨了一番,“而且销量不会差,若是你那兄弟大赚,怕是又要闹出不少事情。”

  跟老李解释了一下汉阳第一纺织厂车间首席织女的工钱之后,李德胜眼睛眨巴了一下:“这工钱……比我俸禄还高啊。”

  老张拍了拍他的肩膀:“织女不同别处苦力,工钱不低,且又是女子,持家经营,用些青海盐给子女,也不算什么。”

  “沔州有多少织女来着?”

  回想起了这个数据,老李脸色一变,然后正色道:“不若我去寻李楚子,让他也准备人手,去沙州西州屯田算了。”

  “哈哈哈哈……”

  张德大笑,老李也是喟然一叹:“财帛动人心啊。”

  这光景,还没人知道丹阳郡公的套路。但这年头,并不缺乏市场调查的商人。在派出人手打听了江南道西部地区的食盐消费情况之后,很快又起了波澜。

  “若我为举人,大龙岭、孟德乡、云口津诸地富余青壮,一定联络起来,前往长安领了送粮差使,去西域换来盐业‘产本’!”

  “我宋氏若有人成为举人,在座各家各奉上华润银元一千!届时若得运量差使,盐业‘产本’按各家出力分摊,我宋氏分文不取!”

  “桃陵人要是能得举人,亦有后报……”

  到大朝会时,侍中魏征从马周那里弄来的新政,中书省表示同意,尚书省表示可以立即执行。民部更是抽调了度支司精干,随时准备验收一下承接西域粮秣运送业务的商家资质。

  请收藏:https://m.637e.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