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六十三章 玩法_唐朝工科生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一瞬间。

  “自古立国之本,农事也。重农抑商,国政也。”

  决定装逼的李董,一副圣君在朝的苦逼相,然后用余光偷偷地打量着四大天王以及候补天王以及候补天王的候补……

  阁内重臣其实不少,只是亲近能说得上话的,不多。

  这光景,瞧着像是大老板要搞公司发展方向的调整啊。隋文帝时期,中原就有过一次“本末”讨论,最后得出的结论就是把人束缚在土地上,是最省力最方便最容易管理国家的方式。

  毕竟,自古以来豪商要是不压制,他们就要搞大新闻,就要投机。其中有的人直接把新闻单位都换了,比如说“田氏代齐”,这个新闻就很大。

  至于“拔一毛而利天下,吾不为也”的那位,更是在董仲舒发飙前几百年,就跟墨子正面刚,并且在那个时代,天下诸国的精神文明建设,居然发展到“非杨即墨”的地步。

  可见中土先民超会玩,古典自由主义的市场曾经很火……

  但因为有个胖子眼不见心不烦喊了一声“统一哈”的秦腔,玩个性的都被弄死在了历史的垃圾堆中。

  董仲舒虽然发飙,但皇帝们从来不靠“仁德”治天下,当然他们都这么跟老百姓说的。这是意识形态问题,宣传部的干活。

  精神文明建设反作用于物质文明建设,既然骨子里是为了维护老板的统治,那就没什么好说的。根据秦孝公时期就开展的“奖励耕战”政策,重农抑商就顺理成章了。

  毕竟,李渊上台虽然不久,但也规定了商户人家的子孙不允许当兵吃饷。

  这个道理很简单,你特么都有钱了,你特么还想有势?去你妈的。

  大概就是这么个意思。

  所以李皇帝的核心力量,除了自己的亲戚小弟老婆孩子,就是那帮在家里领着几十亩几百亩地,然后“一人参军,全家光荣”的统军府府兵。

  当然玄武门之后,大家都不怎么叫统军府了,而是叫折冲府。但这不重要,重要的是,李董觉得地方上幺蛾子多了,有点遮挡自己的视线,仿佛有什么东西看不太清楚。

  他不想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他和洛阳常三郎一样,不会武功天生神力,所以,他要看看公司高管们的屁股,是不是还坐在他这个董事长这里。

  “重农抑商,根本也。长安远离东北,尚且遍见新罗婢。大河南北富庶之地,更是临近东海,必是数倍于长安。长此以往,焉知未有遍大唐见新罗婢?”

  中书令是个有思想有追求的人,他立刻表了态:老板,您是知道的,我这个人唯一的缺点就是忠心耿耿……

  只是大家都不是傻逼,坐在这里拍马屁,并不算丢人的事情。不过长孙无忌拍马屁,那是因为他社会闲散人员,全靠吃朝廷的低保过活,拍老板马屁,是为了获得一份薪水不低的工作。

  

  请收藏:https://m.637e.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