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三十七章 观察_唐朝工科生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三十年来计算,但张德赴长安的时候,不过是十岁。

  “唔……”

  细思极恐,天生的反贼,十岁之前就搞事了?

  武汉女工多有“军事训练”,但能不能称作“军事训练”,府内就是一道公文的事情。对外说这是跳广场舞,别人也不好说什么。

  但“军训”的作用是深远,高组织度的集训,对于快速掌握遵守纪律、规章、制度,有着难以替代的作用。

  而武汉训练女工的教头,大多都是出自何坦之门下。

  那毫无疑问,“坦叔”当年在江东,倘若操持旧业,这个旧业是什么,不言而喻。

  “苏州常州本就有女子读书的习性,只是大多流转门第之间。坊内能够如此普遍,着实惊人。”

  “也难怪京城推行‘女学’处处碰壁,反倒是在苏州常州,纵有嘈杂之声,却也平缓顺利。”

  “无有二十年经营,何来根基?”

  跑来观察学习的随员们只要换个角度去思考问题,就能得出一个很粗暴的结论。简而言之,假如他们是二十多年前就识字乃至读书的工坊女工,在上班十多年之后,又怎么会不知道识字读书带来的“先发优势”?

  在这个基础上,假如她们生了女儿,只从回报收益来看,显然还是识字读书要好一些。兴许她们未必能支持女儿前往什么正规的学堂听讲,但掏钱凑份子组个私塾,也没什么难度。

  织女的薪水,不管织布机器如何发展进化,相较农户,终究是不低的。

  既然有了群众基础,但有名望号召,自然是纷纷响应。

  而京城是不同的,想要推广“女学”,从来都是自上而下,绝无可能自下而上。

  京城是极为封闭的圈子,它是一个巨大的金字塔,仅仅是“巧取豪夺”,就已经把京城周围榨干成了“无人区”,指望底层再如何翻身,不过是痴心妄想。

  长孙皇后要推行女子读书,也不过时给自己刷一层金身,仅此而已。刷名望的需求摆在那里,于是“顺应潮流”,至于和“隆庆坊之主”的女儿比起来,她大概是没有太多的高尚念头。

  即便她自己也是女子。

  在观察使府随员们看来极为惊人的“成果”,对老张而言,实在是兴致缺缺。他三十多岁才搞到这个地步,而且可以预见的是,因为各种因素的掣肘,未来的很长一段时间,或许二十年,或许三十年,都只是在这个基础上不断地添砖加瓦。

  这个时代……真是太糟糕了。

  一个帝国的人口,甚至把帝国的属国人口都全部算上,别说跟非法穿越之前的一个省比较,就是一个城市,也只不过是把城市塞的略显“臃肿”。

  而现在,两千多万平方公里的疆域里,撒了三千多万的人口……地广人稀来形容它都是轻的。

  人们惊叹于“地上魔都”的庞大,惊叹于这个没有城墙的大都会居然能够运转的有条不紊,高效地保障着两百万人口的吃喝拉撒睡。

  但对老张而言,他也只不过是想要更多的一点点“现实感”。

  他想要去城市网吧,但很可惜,这里是唐朝。

  请收藏:https://m.637e.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