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五十六章 用人_唐朝工科生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增加安保力量。

  哪怕亦农亦兵,也是需要合格的正规军,退役老卒之所以在全国各地都能吃香,而不是像前隋那样老卒如狗,骂人年纪大没出息就骂“老兵”,正是因为官商集团的现实载体,需要这样的人才来维持经济稳定。

  这也是为什么武汉官商集团,面对好说话的老卒,大多很有江湖气地称呼一声“老英雄”。

  不管是工程技术、企业岗位还是说社会关系,一个小小的变量,可能就会发生一连串的变化。这种变化,老张就算是三头六臂,也没可能控制住,只能说尽量引导,然后保证武汉能够持续发育。

  其它有的没的,不作念想。

  “整条‘里河’两岸清干净,能安置不少厂房吧。”

  “多肯定是多的,只是山长,若是在这里盖厂房,眼下的道路,就不够用了。”

  “盖甚样厂房,还要再琢磨一番。原先临江的工坊,那些个米粉厂还是甚么,留在那里不划算。”

  离码头近的工场,大多都是做大宗业务的。比如矿山,能靠近码头就靠近码头,这样能节省大量的运力人力。再比如粮食仓,虽说靠近水源容易受潮,但如果只是临时库存,还是越靠近码头越好。

  不管是大批量的远途贸易,还是说朝廷突然要干仗的临时征发,都能省不少事情。

  实际上朝廷征收粮赋,麻烦的地方就是把粮食运出去,路上的消耗极大,一旦遭遇政策变动,又或者出现经济动荡,底层承担粮赋的人家,根本难以抵挡这种压力。

  “山长所言甚是,‘里河’南端还有几座土石混合的小山包,若是花一二年功夫推平,不但有石料产出,还能多不少田土出来。正好附近的梯田,非常缺田土填充。”

  “这个项目,都是要忙个一二年的。”

  “那……双龙桥为何要赶进度?”

  项目负责人有些不解。

  “早点建好早点吓人。”

  张德言罢,忽地看到远处拦截“里河”的堤坝下,有个工头也在视察自己负责的工段。

  拿起望远镜看了一下,居然是李元祥。

  “这个‘李寻欢’,你觉得怎么样?”

  “是个能干事的,能吃苦。开工之后,就带着人在工地上干,没见着回江夏城。怎么,山长要调走他?”

  见张德提到“李寻欢”,项目负责人有些紧张。能够管理好河堤工段的人才,这年头都是优质人才。这其中涉及到的学问大了去了,仅仅是调动苦力的做工情绪,就是看天赋的事情。

  有的人天生就能跟人混成一团,有的人三拳打不出个闷屁,后者想要在管理岗位上发光发热,可能性不大。

  “李寻欢”还不是外行,他在工坊也做过,还混过内厂,给苦工做分班也好,还是说看图纸,都能轻松胜任,就凭这个,已经刷掉了不知道多少竞争对手。

  为了赶进度,争取一年之内就把“奇观”搞出来,工地上用人都是挑业务骨干,“李寻欢”自然属于精干人员,双龙桥项目负责人为了完成自己的任务,也不可能让“李寻欢”走人。

  “嘿,好一个‘李寻欢’,不玩飞刀玩铲刀。”

  老张笑了笑,然后转头道,“不要你的人,怕甚?老夫就是问问。”

  “嘿……”

  一听老张不要人,双龙桥项目负责人顿时憨笑了出来。

  请收藏:https://m.637e.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