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九百二十七章 风向_三国从单骑入荆州开始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太尉早定大事!”

  杨彪闻言,面色骤然一变。

  他不敢相信地看向吴硕。

  谏言立帝这样的大事,他不跟我商量,如何就敢在朝堂上私自上谏?

  吴硕并没有看向杨彪,或者说他没有直视杨彪。

  他只是一脸大义凛然的在那里站着,毫不畏惧。

  将作大匠吴修也站了出来。

  “眼下天下时局利在诸豪,而不在我朝,袁绍大军刚退,很有可能会卷土重来,四海困穷,王纲不立,天子的大位在这么空下去,万一袁绍或曹操从地方选一宗亲强立为帝,岂不是天下大乱了?”

  太史令单飏站了出来,大声道:“前将军德披天下,功盖寰宇,董卓和袁绍等逆贼,皆败于将军之手,如今能够挽救危局者,非前将军不可!”

  很快,响应单飏的一众臣子们都站了出来,他们高声呼喝道:“非前将军而不可担大位!”

  “非将军不可!”

  “将军若不登基,则天下休矣!”

  刘琦长叹口气,无奈道:“诸公如此信任刘某,琦感激不尽,只是……”

  顿了顿,便见刘琦站起身,拱手道:“严君在堂,慈母音容依旧,恕琦不忍抛弃先人……这皇位,还请诸公另请高明吧。”

  少府田芬站了出来,道:“君侯如此忠孝,为了父母恩情,宁愿放弃帝位,此等大仁大义之君,天下还有谁能相比?”

  大司农张义道:“不错!我等诸人,值此时节,若是还要强迫前将军抛祖弃宗来继承这大汉天子之位,千百年后,后世之人又该如何评价我们?这不是误国作孽嘛!”

  “不错!”

  “一切当以国家为重!”

  “君侯忠贞孝义,实乃天下楷模也!”

  杨彪适才本来想站出来说两句的,但乍一见一众臣子居然都这般凶悍,而且放眼望去,朝野百余名有资格参政的臣子,最少有七十多个人都站出来,强烈的要求刘琦继承大位。

  这在刘琦刚刚入京的时候,是杨彪根本无法想象的。

  那個时候,朝廷中的士人群体,基本都是维护宗庙汉统的,大家的心很齐,可谓一致对外。

  但是如今再看看……

  这满朝上下的声势,一殿臣子公卿,几乎有八成都成了刘琦的臣子。

  而且这还会只是今日前来上殿议事的朝臣,还有那些没有来殿上的官吏数百人,那些人眼下又是个什么风向?

  杨彪面色一沉,似有意言站出来说话,但还没等动,就发现自己的袖子被拽住了。

  马日磾在他身后抓着他的袖子。

  “人心所向……不可抗众啊。”

  杨彪苦笑道:“这是人心所向吗?自打王子服和种缉的事情出了之后,这些人就全都变了,这当中的猫腻,难道公还不明白?”

  “明白又如何?不明白又如何?这朝堂上的事,本来就是彼此制衡的,如今他已经把天秤压到了他那一边去,你这边又无砣,单凭一张嘴。又如何跟他抗衡呢?”

  “符宝郎何在!”

  有臣工已经在高声呼和符宝郎,似乎恨不得让他立刻将玉玺交给刘琦保管。

  但刘琦却摆了摆手,再次向众人施礼道:“诸公厚意,琦尽知,只是琦愚钝,执掌天下恐误大事,万万不可受也。”

  说罢,一边笑一边向着德阳殿外走去。

  但诸臣却不放过他,一个个急忙跟上去,堵着他请求刘琦一定要接掌帝位。

  刘虞捋着笑容看着刘琦的背影,没有和那些臣子们一样追过去捧他。

  刘和迈步走到刘虞的身边,低声问他道:“父亲,朝中诸人皆已经是变了口风,伯瑜如何还是不肯答应他们?”

  “呵呵,这你都不懂?”刘虞无奈地看着他这个儿子。

  刘和疑惑地摇了摇头。

  刘虞随即伸出三根手指。

  请收藏:https://m.637e.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