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五十七章 让人捉摸不透的刘焉_三国从单骑入荆州开始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焉的关系应该是水火不容的吧?

  伊籍见刘表不但不喜,反倒是颇为质疑,随请示道:“使君,这领兵之人,莫非是有什么不妥?

  刘表缓缓言道:“刘焉昔日入川,老夫在朝,颇知刘君郎在蜀中所行的制衡之法。”

  随后,刘表便开始给刘琦和伊籍做解释。

  刘焉入蜀之时,已经是六旬高龄,比刘表还要大的多,而年纪越大的人,一般都有个特征,就是信奉谶纬。

  刘焉入蜀后,雒阳就有传言说,刘焉是在听了当时极有盛名的谶纬大师、侍中董扶言益州有天子气后,方才请旨由从交州改入蜀中的,那董扶亦是随行于刘焉。

  此言是真是假,谁也说不好,毕竟都是刘焉入蜀之后才在雒阳传开之事。

  然可以确定的是,刘焉入蜀确实是因为有董扶的支持,因为这位年过八旬的蜀中谶纬大师,其实也代表了益州本土豪强对刘焉的态度……即益州本土人士愿意拥戴刘焉为主。

  至于益州本土豪强为什么想拥立刘焉为牧,刘表没有明说,但刘琦心中也能猜个八九不离十。

  其实跟刘表在荆州的境遇差不了多少。

  刘焉既是宗亲,亦是名士,名气不小,而益州本土豪强们有兵有粮有钱,唯独缺一面镇得住场面的招牌。

  而刘焉虽有名望,却无兵马,高矮肥瘦正合适,空降至益州正好和本地豪强们做互补。

  正巧当时益州黄巾马相叛乱,杀了刺史郄俭,致使州郡大乱,益州豪强们也正需一个外来的名士和有官方背景的人出面,来整合他们的力量稳定各郡县。

  说白了还是互惠互利……

  刘焉到任后,任用了益州本土的豪强领袖,州从事贾龙和犍为太守任岐整合各豪族的资源,并由贾龙率兵平定了马相之乱,替刘焉夺取了益州权柄。

  但在平乱之后,刘焉并没有像是刘表一样,与蔡瑁,蒯越等荆州本土望族和平的互惠互利。

  相反的,他开始大力打压益州本土豪强,剥夺他们的利益,并找借口相继杀掉了王咸,李权等十多名益州豪强。

  纯纯的卸磨杀驴。

  当然,刘焉也不是毫无防范的打压益州本土豪族,毕竟益州豪强都是本地户,势力强大,而刘焉这名空降的刺史,凭自己的战力根本无法与之抗衡。

  于是,刘焉为益州豪族找了三个对手。

  一是从宗教方面入手。

  刘焉重用了天师教系师张鲁和米贼张修,让他们成为自己的左膀右臂。

  天师教在蜀中传承三代,教众无数,刘焉将两教师君纳入麾下,这就等于攥住了蜀中人的信仰之心。

  二是从执政方面入手。

  自黄巾后,蜀外各州战事频繁,不少望族为了避祸,纷纷举家迁移入蜀,其中以三辅之豪族为众。

  这些人昔日在本州是大族,到了益州便是外来客,一直都受蜀中本土的豪强打压,有人称其为‘东州士’。

  刘焉便在这两年时间,大批量的起用东州士,并从他们的族中招募东州兵,扶持东州士集团成为一股可以和益州豪强相抗衡的政治势力。

  其三是从精锐兵马入手。

  除了招募的东州兵外,刘焉还与蜀中的青羌联合,招募羌民入军,建立了一支战斗力相当凶悍的青羌军。

  有基于此,说明刘焉为了打压益州豪族,一直不遗余力。

  但此番上雒护君,他却派遣益州从事贾龙领兵,这就很奇怪了。

  需知贾龙乃是益州宗族之长,其在川中犹如蔡瑁于荆州一样,这样的人,刘焉恨不能除之而后快,为何要将这么重要的任务交付于他?

  刘表心中有疑惑,刘琦心中也有些忐忑。

  按道理来说,这个贾龙是阻拦刘焉彻底掌控益州的最大障碍,按时间算,不久之后他应该就是在蜀中造反,然后被刘焉联合东州士和青羌平定……

  但如今,他居然成了蜀军的督军,将要随自己一同上雒。

  益州的局势,看来已经和历史上有所不同了。

  请收藏:https://m.637e.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