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四百九十七章 刘琦献书_三国从单骑入荆州开始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不想今日居然得见蔡大家在此,蔡大家不是在长沙学宫,就任五业从事一职么?如何会在南郑?”

  刘琦在一旁似笑非笑地道:“伏公真是把荆州之事摸的再清楚不过,连蔡大家这点事也尽在伏公掌握之中?”

  伏完的脸色有些尴尬了。

  蔡琰却是很自然地道:“蔡琰确实是在长沙学宫任五业从事,今番前来汉中,一是想将由尚长先生、德操先生主持的编纂的《汉书》给伯瑜验看,二则也是担心伯瑜的身体,毕竟他常年在外征战,行于军旅,我这心里委实放心不下。”

  伏完闻言顿时一愣。

  这话里话外听着,怎么是话里有话呢?

  刘伯瑜适才说他有两个妾,难不成……

  伏完露出恍然而悟的神色,惊诧地看向了蔡琰。

  而一旁的伏寿也是颇有些胆怯犹豫,望向蔡琰的眼神说不出的复杂。

  适才蔡琰刚刚出现在她的面前时,伏寿心中的感觉只是惊艳和羡慕,蔡琰身上的那股淑女气质,正是她的嫡母一直以来对她施行严格管教训练,想要她成为的那种人。

  而且蔡琰的名气,在这天下间也是数一数二的。

  若是论整个大汉朝,谁可为第一才女,只怕无人可居于其上。

  在蔡琰光环的照耀下,伏寿有些退却了。

  若是跟那个没有见过面的二十七八岁的大龄女子相比,伏寿有信心能够将她比下去,让刘琦独宠自己一人。

  但是面对蔡琰……

  光是看着她站在自己的面前,小小年纪的伏寿心中就有些无地自容。

  “爹……”伏寿低低地唤了一声,声调中明显有了几分颤音。

  伏完自然是能够听出来的,他心中明白,女儿这是不好意思继续在这待着了。

  这姓刘的小子……当真是可恶至极,将我父女的面子落到这般田地。

  此事必不与他干休!

  刘琦何等的眼力,自然也看出了他们父女的一些心思,为了不使他们感到尴尬,刘琦遂转移了话题。

  “伏公,昭姬从荆州带来的《汉书》,刘琦有意献给陛下,作为朝廷在雒阳重立东观和兰台的契机,不知伏公可否将此事代刘琦转禀于陛下和太傅,请朝廷定夺?”

  伏完适才还略是阴沉的脸色,一下子由阴转晴。

  伏家乃是经学名门,伏完先祖伏胜在西汉时期起,便是经学大家,后传至伏湛一辈,授徒数百人,更兼为汉成帝的帝师,自成一家学说。

  对于重立东观,兰台这样的著书机构,对伏完这样的经学名门中人来说,自然是重中之重的要点。

  他忘记了适才与刘琦之间的不快,忙道:“伯瑜此言当真?”

  刘琦微笑道:“自然是真的。”

  “那《汉书》何在?”

  刘琦微笑道:“我和昭姬引伏公去看。”

  蔡琰转身拉起了伏寿的手:“小妹,你也随我们一同去看看,如何?”

  伏寿其实已经不想在这待了,她适才着实有些无地自容,但刘琦和蔡琰并没有难为她,而是轻巧巧的带开了话题,还主动邀请他一同去看《汉书》。

  此刻伏寿若是不答应,多少显得自己有些没有胸襟了。

  于是乎,伏寿便也答应了。

  众人来到存放《汉书》成稿得到书房,在经过刘琦和蔡琰的介绍之后,伏完和伏寿父女二人,开始认真地翻阅那些简牍稿件。

  看了一会之后,却见伏完发出了一声长长地叹息。

  “好,好……囊括这般全齐列传的《汉书》,老夫还是第一次见到!伯瑜当真要将这典籍献给朝廷。”

  刘琦认真地道:“琦乃汉臣,自当为汉室振兴尽一份绵薄之力,且不止是这套汉书,昭姬替蔡中郎寄存在我荆楚学宫的两万余册典籍,琦愿意分别抄录,献于朝廷,以为重新建兰台之用。”

  伏完听了这话大喜:”“伯瑜,真忠臣也。”

  伏寿在一旁看着刘琦,心中陡然升起了敬佩。

  要知道,刘琦所贡献的这些东西,在天下士子的心中足抵亿万金,普通的经学之门,平日里所珍藏的经学典籍都是藏如珍宝,不轻易与外人展示。

  如今刘琦肯将这些都献出来,这得是何等的气度与胸怀?

  其实也不怪伏寿惊讶,刘琦这样举动,换在后世,就跟一个房地产商,将名下盖好的所有房子都捐出来一样的不可能。

  请收藏:https://m.637e.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