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1337章 十州连动_大唐马王爷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一般都是好戏压轴,令人瞩目的武凉都督已经浮出了水面,那这个吴王李恪的去向,就更值得众人一看了。

  李恪兄弟多年来被他们的父亲——贞观皇帝所摒弃,那么在权利场中,对李恪和李愔的看好者,注定寥寥可数,真正的支持者也不会太多。

  世俗向利,亲近谁、与同情谁是可以截然分开的——很多人看到一个衣衫褴褛的乞食者时,往往也只是抱以同情。

  但看起来,这样的局面要改一改了,金徽皇帝又要逆先皇的意思而动,将吴王李恪用起来。

  长孙无忌琢磨,皇帝怎么将李恪这件事提出,众臣会是何种反应。

  赵国公期待李恪的职位最好,最好不要高过老儿子长孙润。

  不然他可能怀疑长孙润在皇帝心幕中的真实地位,这件事就在明面上摆着呢——两个人出场的前后次序便是个说明。

  皇帝陛下一向行人所不能行,要是李恪这件事冷了场那就好看了,也让陛下知道知道人心向背。

  他悄悄看了一眼鸿胪卿崔仁师,在自己同高审行之间,看崔仁师听谁的。

  不过,崔仁师肯和盘托出高审行求他的事,其中的倾向已经够清楚了。在春风得意的延州刺史,和树大根深的赵国公之间,崔仁师还是有个清醒认识。

  吴王李恪,任襄州中都督!

  晋王很平静地念出了这几个字。

  朝堂上一片沉寂,襄州也升了一格,许多人不由自主地看向了原任襄州刺史,也就是李恪的兄弟李愔,他给哥哥让了地方。

  李愔贞观五年封王梁州,做过岐州刺史,襄州刺史。

  现在岐州有李明去了,襄州李恪又来了,那李愔这小子去哪儿?

  皇帝问,“蜀王,朕不知你对吴王的任地有何感想,不妨直言。”

  李愔赶忙出来,奏道,“陛下英明,所决之事向来不会出错的,臣弟没什么要说的,”

  哥哥李恪不出山是不出山,出山便是个正三品的中都督,这品阶放在朝中便是个尚书,平一卿、高于八卿之上。

  李愔再禽兽不如,也知道这是件好事,兄长对自己还是不错的。

  他在此事上不能多说,也不能无所表达,接下来陛下该提自己的去向了。

  长孙无忌和李道宗各自吃了一惊,都知道襄州之重。

  有江汉平原,才有荆乡粮仓。华夏腹地,秦岭、巴娄崇山峻岭,何处才是种粮的地方!襄州、荆州、安州、鄂州如同巨鼎的四足,牢牢在环卫着这里。

  而襄州因为可以牢牢控制住汉江,军政、经济乃是秦岭以南第一大要地。

  李恪的腾起不可阻挡,襄州都督与荆州都督半斤八两,吴王与荆王李元景平起平坐了!关键这两个人同出宗室,又从未听说过拉帮结派。

  以后如有帮派的话,他们属于金徽陛下!

  荆王李元景未动,仍是中都督,而李恪的食户也一下子补

  请收藏:https://m.637e.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