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124章 大军云集,诸将震惊_大隋天帝传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发了下去。

  众将皆取了一份认真研读,军情条目并不多,很快他们便一一看完,只是每个人的脸上都带着几分古怪。

  因为这份军情实在是太详细了,连叛军在每座城中的兵力部署、领兵大将,甚至粮草辎重的存放地点,增援兵力的行军路线,这些本应是机密中的机密,都清晰无比的体现在这小小的纸张中。

  裴仁基和伍云召的脸色尤为怪异,他们都曾是独领一方的大将,征战沙场经验丰富,深知两军对峙时,情报获取最为关键,也是最为艰难的事情。尤其是粮草辎重的存放地,这种关乎全军命脉的事情,即便己方大军中,也只有少数相关高层才有资格得知。

  像是面前这份事无巨细的情报,他们从军多年还是第一次见到。

  众将互相望了望,裴仁基开口道:“陛下,这份军情的来历……”

  杨广自然不知道水月收集来的这份军情有多震撼,十分自然的说道:“军情的来历绝无问题,里面的内容也都经过反复确认无误才汇总起来的。”

  众将又是倒吸一口凉气,旋即都露出狂喜之色,只这一份军报,便足以抵得上十万大军了。

  为何古代每逢大战总是旷日良久,甚至要对峙上数年。就是因为通讯不发达导致情报不畅,根本摸不清敌军的虚实,自然也就不敢贸然行事,只能反复的试探,直到有万全把握才敢行动。

  如今有了这份详细军情信息,便相当于敌明我暗,一切主动权自然都掌握在了己方手中。

  杨广见众将神情振奋,也不由露出喜色,询问道:“诸位可已有定计?”

  裴仁基抚须道:“传闻李子通麾下大将贺良平出身兵道世家,擅行王道兵法,最是沉稳有度。李子通以此人为前军,让他率军十万驻守宣城门口,应是打算先行拖住我军,等到他的十五万援兵赶到,再行决战。”

  杨广皱眉道:“区区十万杂牌军便能挡住我军十九万精锐吗?”

  裴仁基道:“贺良平既以沉稳著称,那他见到我军雄威,便定然不敢主动出击,只会征募城中壮丁,拒城坚守。我军骑兵锋锐,在野战上自是无往而不利,但若涉及攻城,却未有多大优势,短时间内难以决出胜负。”

  自古以来,攻城战便是最为惨烈之战。所谓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便是如此。

  断岳看着手中的军报,沉声道:“既然我们已得知李子通主力大军的增援路线,直接绕过宣城在途中设伏,岂非绝妙?”

  伍云召摇头道:“不可。凡大军出征必有骑哨散布四方以测敌情,李子通非是无能之辈,他既然选择此路线,便代表极为熟悉此路的状况,我军若安排伏兵极容易被发觉。而一旦被察觉,宣城的贺良平便会从背后包抄,是我军腹背受敌。”

  李靖的微微颔首,眼中露出赞同之色,亦对伍云召的沉稳老练十分赞赏。

  杨广皱眉道:“寒冬将近,此战不宜拖得太久,必须速站速决,且要打出朝廷的威势。所谓养兵千日,用兵一时,诸将切莫让朕失望!”

  裴仁基心中凛然,出言道:“陛下请宽心,末将心中已有定计。”

  …….

  大隋天帝传

  请收藏:https://m.637e.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