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四章 赚翻了_汉末风云之大夏帝国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面可是非常的擅长。那还是他们基本上都是自己摸索的缘故,要是经过曾?这个来自后世的人的提点,两人肯定会为中国的农业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而现在这个时代,粮食可是真正的战略物资啊!那重要性可是排在所有的物质的最前面的,不少割据的军阀都知道一句话,叫做“手里有粮,心里不慌”,这可是他以后的事业的根基啊!

  曾?最先还比较奇怪怎么崔琰没有在这里面,经过仔细回忆,才想起崔琰是在二十多岁后才拜到了郑玄门下的,那时候已经是公元191年了,距离现在还有整整二十一年,可算是很久之后的事情。

  这还是曾?现在知道的在后世有名的人物,但是肯定有很多人都已经湮没在历史的长河里,没有留下姓名。但是这并不能说他们没有才能,再说,曾?对这个时代对才能的判断和认识的眼光很是不敢苟同。毕竟,这个时候,对许多东西都是有偏见的,从那个“士农工商”的分级就明显的看的出来,后世非常重要的工商两方面被排到了末位,而被后世广为诟病的士却是高踞首位,这不是搞笑吗?要说这些士真的能对社会产生进步的推动力也还好一点,但是他们中的百分之九十九点九的都不是,他们只是社会的寄生虫而也。

  果然,就像曾?想的那样,郑玄这带来的弟子里面,可真的是藏龙卧虎,人才济济。虽然他们中间没有后世人们耳熟能详的那些三国时期的谋士那样杰出的人物,但是却都是一些内政方面的能人。曾?相信他在以后能收罗到不少杰出的谋士,但是前期的时候,他的手下最稀缺的肯定是这样的内政人才。毕竟,在前期,像是曹操、刘备这样的能对他的争霸大业造成巨大阻碍的人物,都还只是小人物。而这时的一方霸主,都不是什么雄材大略的人物,他们只不过是曹操这样的人物成功的垫脚石,也不太可能对他造成什么太大的障碍,就凭他自己,对付起他们来,不说游刃有余,至少也不会吃什么亏。打死他都不信凭借他多了近两千年的阅历,还干不过他们这样的大老粗。

  但是内政方面就不行了,他再能干,也管不了多少地方。而在不久的将来,他就要开始自己的抢地盘的大业了,这个时候,这样的内政人才对我来说,才是最宝贵的。他们,才是曾?争霸事业的基石。只有他们这样的人才,将他抢下的地盘管理的有条不紊,他才有可能有精力去抢下更多的地盘,奠定他的霸业。

  而在这后面的几年里面,让他兴奋的不只是发现这些人里面有不少的内政人才,而是他们中间有几个曾?最渴望的人才,拿后世的话来说,他们叫做科技人才。

  戴家不只是做生意,他们家还开了一家炼铁作坊。只是

  请收藏:https://m.637e.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