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179章 渐渐改变的皇帝_大宋将门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其他的担忧根本不成问题。

  辽国收买大宋的情报,来的正好,大宋还要收买辽国的情报呢!不然怎么灭了辽国。到时候就看谁舍得花钱,手的手段更高明。

  论起钱,赵祯不怕任何人,论起脑袋瓜,大宋也不比别人差。

  至于辽国能得到的那点可怜好处,相比大宋根本不值一提。王宁安也提到了,大宋要按照自己的需要去塑造辽国。

  不需要什么命令,只要一只看不见的手。

  大宋这边羊肉需求量增加,有利可图,辽国就要多养羊,大宋需要木材,辽国就要多增加伐木工,大宋要药材,辽国人就要满山去找,要皮草,就要到处打猎……辽国人当然不是大宋的孝子贤孙,可利益驱使,他们只能乖乖这么干,还干得心甘情愿!

  赵祯看到这些,猛地想起了一本书,他把《管子》捧了过来,仔细翻开。宫中之书,虽然无所不有,可赵祯一直以来,功夫都放在儒家经典上面,从论语,孟子,易经之中,苦苦寻找治国之道。

  竟然忽略了真正辅佐齐桓公,称霸诸侯的管仲!

  当初管仲为了对付鲁国,就抬高收购鲁缟的价格,结果弄得鲁国家家织布,把田都荒废了,随后齐国停止收购,鲁国只剩下一堆鲁缟,田里两季都没有收获,老百姓饿得哇哇叫,只能臣服齐国。

  随后,管仲又用想同的原理,摆平了代国、楚国、吞并了衡山国,实现了齐国称霸天下的梦想。

  要说起来,先秦诸子当中,管仲,韩非,这都是当时的成功人士,放着他们的作法不学,去学两个到处碰壁的人——孔孟之道,简直是有病!

  王宁安的作法并非凭空而来,完全是管仲的经济战升级版本,还增加了金融的部分,弄得威力更大,杀伤更惊人,也更隐蔽……从此之后,赵祯的案头,多了一本《管子》,这位皇帝终于意识到了自己学问的缺欠,开始有意识弥补短板,渐渐的,在政务上面,赵祯和自己的相公们不再琴瑟和谐,言听计从,相反,越发南辕北辙……

  大宋这边,在赵祯的全力支持之下,王德用、余靖、王宁安的意见成了和谈的基础,岁币必须取消,要谈,只能谈贸易!

  消息同样传到了辽国一边,踌躇满志的辽国太子耶律洪基仿佛被泼了一盆冷水!

  他迫切需要树立威望,偏偏土地要不到,连岁币都混没了,他简直气得抓狂,不重样地狂骂萧大祐半个时辰。

  最后耶律洪基气哼哼地去找耶律重元了,他想说服皇叔,同自己一起,和大宋血战到底,死也不能取消岁币!

  请收藏:https://m.637e.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