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126章 王老师的礼物(三更)_大宋将门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差不多。

  别看曹皇后年纪大了,可毕竟还是后宫之主,又出身将门,王宁安送了这么大的一个礼包,给足了皇后面子,以后曹皇后,还有曹家,能不照顾王宁安吗?

  什么事情都怕仔细想,放弃了唾手可得的暴利,却让无数大人物心里舒坦,多少钱都换不来!

  欧阳修和晏殊互相看了看,都从对方眼睛里读到了惊异之色。

  这份做人做事的本事,就算在官场混了几十年,他们也未必能做得出来。

  难怪王家短短的一两年就兴旺成这个模样,路子越走越宽,人脉越积累越厚实,果然不是随便来的。

  扪心自问,欧阳修大半辈子,得罪了无数人,竟然不如一个小孩子,宁不羞愧!

  往日说说笑笑,插科打诨,没把王宁安当回事,直到此刻,欧阳修才惊觉,这个孩子身上真有自己缺少的。

  不管好坏,总之要自己学习。

  想到此处,醉翁难得严肃起来,语气之中带着三分尊敬,仿佛和平辈探讨一般。

  “二郎,你看下一步救济灾民,该把重点放在什么上?”

  王宁安沉吟一下,笑道:“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不能因为发了粮食,让老百姓渡过这三个月,就万事大吉。”

  “哦?还有别的麻烦?”晏殊追问道。

  “没错,朝廷虽然派夏竦赈灾,却依旧让他负责六塔河,说明朝廷还想让黄河回归故道,几位前辈早就分析过了,这个方案不可行,勉强为之,只会后患无穷。”王宁安语重心长道:“我们无力扭转朝廷决策,却也要未雨绸缪。”

  “如何未雨绸缪?”几位异口同声道。

  “要给百姓找工作,不能指望着土里刨食,就围绕着捕鲸,发展出一个产业,足以安顿几十万人,让他们有活路,不至于沦为流民!”

  只怕整个大宋,除了王宁安之外,谁也不懂如何发展产业,不过不要紧,一层窗户纸,一点就破。

  首先要想捕鲸,要有船只,要有武器,要有船员水手,这就是第一批工人,鲸鱼运回来,进行初步加工,把皮肉分割,提取脂肪,这是第二批工人,接下来处理鲸肉,进行长途贩运销售,又是一批工人。

  还有按照苏轼的建议,鲸鱼的骨头可以制成许多种饰品,比如手串啊、念珠啊、雕刻啊、摆设啊、甚至用在家具装饰上面,利润不会很高,又耗费很多的功夫。单纯从获利上讲,这样的行业叫血汗工厂,是要被臭骂的。

  可是别忘了,眼下的灾民多数是老弱妇孺,又没有什么文化,能做什么?

  打磨鲸鱼骨头,编织中国结,赚点辛苦钱,能填饱肚子,就满足了。

  另外鲸须能制成弓弦,鲸鱼的颚内皮还可以熬出粘稠的鱼胶,是制作弓弩和马槊的材料,正好可以筹建一座军械作坊。

  这就是王宁安的私心了,按理说王家是没资格打

  请收藏:https://m.637e.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